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0-(16-(2,5,8,11,14-pentaoxapentadecyl)-2,5,8,11,14,18-hexaoxanonadecan-19-yl)-16-(2,5,8,11,14-pentaoxapentadecyl)-2,5,8,11,14,18-hexaoxahenicosan-21-ol | 1037290-33-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0-(16-(2,5,8,11,14-pentaoxapentadecyl)-2,5,8,11,14,18-hexaoxanonadecan-19-yl)-16-(2,5,8,11,14-pentaoxapentadecyl)-2,5,8,11,14,18-hexaoxahenicosan-21-ol
英文别名
——
20-(16-(2,5,8,11,14-pentaoxapentadecyl)-2,5,8,11,14,18-hexaoxanonadecan-19-yl)-16-(2,5,8,11,14-pentaoxapentadecyl)-2,5,8,11,14,18-hexaoxahenicosan-21-ol 化学式
CAS
1037290-33-7
化学式
C48H98O23
mdl
——
分子量
1043.29
InChiKey
NYTVXRQVTCQSJ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1
  • 重原子数:
    71.0
  • 可旋转键数:
    65.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23.2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将配位聚合物折叠成双链螺旋结构。
    摘要:
    由Pd II和Cu II金属离子组成的自组装配位聚合物是由弯曲形的双吡啶配体与相应的过渡金属络合制备的。观察到这些配位聚合物自组装成超分子结构,该超分子结构根据金属中心的配位几何形状而显着不同。基于Pd II的聚合物可自组装成层结构,该层结构是通过桥接在金属中心的方形-平面配位几何结构的转位中连接的双吡啶配体形成的。相比之下,基于铜II的聚合物采用双螺旋构型,带有规则的沟槽,由链间氯化铜二聚体相互作用驱动。通过具有芳香族骨架的密度泛函理论的结构优化进一步证实了双链螺旋结构,表明优化的双螺旋结构在能量上是有利的,并且与实验结果一致。这些结果表明弱的金属-配体桥联相互作用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策略来构建稳定的双链螺旋纳米管。
    DOI:
    10.1002/chem.200800056
  • 作为产物:
    描述:
    硼烷四氢呋喃络合物sodium hydroxide双氧水 作用下, 以82%的产率得到20-(16-(2,5,8,11,14-pentaoxapentadecyl)-2,5,8,11,14,18-hexaoxanonadecan-19-yl)-16-(2,5,8,11,14-pentaoxapentadecyl)-2,5,8,11,14,18-hexaoxahenicosan-21-ol
    参考文献:
    名称:
    将配位聚合物折叠成双链螺旋结构。
    摘要:
    由Pd II和Cu II金属离子组成的自组装配位聚合物是由弯曲形的双吡啶配体与相应的过渡金属络合制备的。观察到这些配位聚合物自组装成超分子结构,该超分子结构根据金属中心的配位几何形状而显着不同。基于Pd II的聚合物可自组装成层结构,该层结构是通过桥接在金属中心的方形-平面配位几何结构的转位中连接的双吡啶配体形成的。相比之下,基于铜II的聚合物采用双螺旋构型,带有规则的沟槽,由链间氯化铜二聚体相互作用驱动。通过具有芳香族骨架的密度泛函理论的结构优化进一步证实了双链螺旋结构,表明优化的双螺旋结构在能量上是有利的,并且与实验结果一致。这些结果表明弱的金属-配体桥联相互作用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策略来构建稳定的双链螺旋纳米管。
    DOI:
    10.1002/chem.2008000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 Driven by Confinement and Self‐Release in Single‐Layered Porous Nanosheets
    作者:Bo Sun、Bowen Shen、Akio Urushima、Xin Liu、Xiaopeng Feng、Eiji Yashima、Myongsoo Lee
    DOI:10.1002/anie.202010809
    日期:2020.12.7
    Reported here is the use of single‐layered, chiral porous sheets with induced pore chirality for repeatable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s and self‐separa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chiral catalysts or chiral auxiliaries. The asymmetric induction is driven by chiral fixation of absorbed achiral substrates inside the chiral pores for transformation into enantiopure products with enantioselectivities of greater
    此处报道的是使用具有诱导的孔手性的单层手性多孔片材进行可重复的不对称转化和自分离,而无需手性催化剂或手性助剂。不对称诱导是由手性孔内吸收的非手性底物的手性固定驱动的,以转化为对映体纯度大于99%ee的对映体。转化完成后,产品会自发地从孔中分离出来,从而使多孔片材能够执行将非手性底物转化为手性产品以释放的重复循环,而不会影响孔性能。将非手性底物限制在二维手性多孔材料中,可提供一种替代当前非对称合成方法的高效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