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diicosyloxybenzene | 397886-1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diicosyloxybenzene
英文别名
1,2-bis(icosyloxy)benzene;1,2-Di(icosoxy)benzene
1,2-diicosyloxybenzene化学式
CAS
397886-15-6
化学式
C46H86O2
mdl
——
分子量
671.188
InChiKey
JMLFEYKHAJHJO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67.9-68.1 °C
  • 沸点:
    529.9±18.0 °C(Predicted)
  • 密度:
    0.87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53
  • 重原子数:
    48.0
  • 可旋转键数:
    40.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7
  • 拓扑面积:
    18.4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diicosyloxybenzene 在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硝酸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醇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62.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两亲性铁(ii)自旋交联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和相变性能†
    摘要:
    具有N 2 O 2的铁(II)配位聚合物带有不同烷基链长度(C16,C18,C20和C22)和1,2-双(4-吡啶基)乙炔,1,2-双(4-吡啶基)乙烯或1,2的Schiff碱状赤道配体合成了作为桥联配体的-双(4-吡啶基)乙烷。所有复合物在室温以上均表现出相当相似的突然自旋转变,这可以通过磁测量和穆斯堡尔光谱法进行研究。桥接配体和烷基链长度的变化允许在338 K和357 K之间的范围内微调转变温度。两种配位聚合物和一种起始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揭示了脂质的形成两性复合物的层状排列在所有情况下。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和偏振光学显微镜在所有情况下均显示出固-固相变。这些过渡决定了自旋交叉行为,并取决于由配体外周中的烷基链控制的晶体堆积。因此,对于所提出的系统,通过配体结构的微小改变来控制自旋交联性质。关于技术应用,旋涂被显示为适合于复合物的加工,因为薄膜并且此外可以
    DOI:
    10.1039/c8tc05580g
  • 作为产物:
    描述:
    溴代二十烷邻苯二酚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61%的产率得到1,2-diicosyloxy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石墨表面上烷氧基取代的十八氢二苯并[12]环戊烯的自组装单层:尝试通过表面聚合形成苯并多并苯
    摘要:
    通过扫描研究了在1,2,4-三氯苯(TCB)或1-苯基辛烷/石墨界面上一系列具有丁二烯键的四烷氧基取代的十八氢二苯并[12]环戊二烯(DBA)衍生物1 c – g的自组装单层。隧道显微镜(STM)。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不仅要调查的二维(2D)单层的结构变化,也给评估的可能性围通过二维控制聚合在表面上形成苯并多并苯。结果,通过改变烷基链长和溶质浓度观察到了三种结构的形成:多孔,线性和薄片结构。对于所有化合物,经常观察到薄片结构多层的形成。分子网络的选择基本上归因于单位面积和网络密度的分子间和分子-底物相互作用。1 d线性结构的选择性出现这归因于衬底晶格和覆盖层晶格之间的有利的外延配向匹配。尽管片状结构中DBA的二炔单元之间的最接近原子间距离(≈0.6nm)与拓扑化学聚合所需的典型距离相比稍大,但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性(来自STM尖端和研究了紫外线照射)。不幸的是,没有观察到表面上DBA聚合的证据。目
    DOI:
    10.1002/chem.2010007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ne Building Block, Two Different Supramolecular Surface-Confined Patterns: Concentration in Control at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作者:Shengbin Lei、Kazukuni Tahara、Frans C. De Schryver、Mark Van der Auweraer、Yoshito Tobe、Steven De Feyter
    DOI:10.1002/anie.200705322
    日期:2008.4.7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