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5-dimethyl-2-(2-(p-acetylphenoxy)ethyl)bicyclo[3.1.1]hept-2-ene | 608132-5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5-dimethyl-2-(2-(p-acetylphenoxy)ethyl)bicyclo[3.1.1]hept-2-ene
英文别名
1-[4-[2-[(1R,5S)-6,6-dimethyl-2-bicyclo[3.1.1]hept-2-enyl]ethoxy]phenyl]ethanone
5,5-dimethyl-2-(2-(p-acetylphenoxy)ethyl)bicyclo[3.1.1]hept-2-ene化学式
CAS
608132-53-2
化学式
C19H24O2
mdl
——
分子量
284.398
InChiKey
PVLHVMHODWHIBA-WMZOPIPT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5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3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5-dimethyl-2-(2-(p-acetylphenoxy)ethyl)bicyclo[3.1.1]hept-2-ene苯甲酸甲酯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3-(2-(p-acetylphenoxy)ethyl)-7-methyl-trans-octa-1,3,7-triene 、 3-(2-(p-acetylphenoxy)ethyl)-7-methyl-cis-octa-1,3,7-triene
    参考文献:
    名称:
    蒎烯-罗勒烯重排的分子内光敏化
    摘要:
    nopol 键合到苯乙酮的对位产生 5,5-二甲基-2-(2-(p-乙酰苯氧基)乙基)bi-cyclo(3.1.1)hept-2-ene 1,它包含两个发色团:一个对位-烷氧基苯乙酮和α-蒎烯,由一个亚甲基连接。1 在苯和甲醇中的紫外线照射不会产生大多数对-(3-丁烯-1-氧基)苯乙酮所经历的分子内 (2 + 2) 环加成反应。相反,蒎烯单元重新排列成与罗勒烯(蒎烯的已知光产物)相同的三烯骨架。在适度转化时,三烯的二烯部分是顺式的,但逐渐转化为 52:48 的反式:顺式比例。得出的结论是,来自受激酮发色团的分子内三线态能量转移形成蒎烯部分的 1,2-双基三线态,然后通过环丁基羰基开环形成 1,4-双自由基,该双自由基裂解为罗勒烯的 1,3,6-三烯结构。这种机制被认为是早先报道的α-蒎烯分子间敏化重排为罗勒烯异构体的原因。
    DOI:
    10.1139/v03-07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蒎烯-罗勒烯重排的分子内光敏化
    摘要:
    nopol 键合到苯乙酮的对位产生 5,5-二甲基-2-(2-(p-乙酰苯氧基)乙基)bi-cyclo(3.1.1)hept-2-ene 1,它包含两个发色团:一个对位-烷氧基苯乙酮和α-蒎烯,由一个亚甲基连接。1 在苯和甲醇中的紫外线照射不会产生大多数对-(3-丁烯-1-氧基)苯乙酮所经历的分子内 (2 + 2) 环加成反应。相反,蒎烯单元重新排列成与罗勒烯(蒎烯的已知光产物)相同的三烯骨架。在适度转化时,三烯的二烯部分是顺式的,但逐渐转化为 52:48 的反式:顺式比例。得出的结论是,来自受激酮发色团的分子内三线态能量转移形成蒎烯部分的 1,2-双基三线态,然后通过环丁基羰基开环形成 1,4-双自由基,该双自由基裂解为罗勒烯的 1,3,6-三烯结构。这种机制被认为是早先报道的α-蒎烯分子间敏化重排为罗勒烯异构体的原因。
    DOI:
    10.1139/v03-0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合成烷基芳基醚的方法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公开号:CN11758610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便合成烷基芳基醚的方法。该方法以廉价且来源丰富的芳基或杂芳基卤化物和醇作为底物,在还原剂、有机碱存在下,成功实现廉价过渡催化的碳氧键偶联反应,温和条件下高产率制备系列烷基芳基醚类化合物。本发明所述原料简单易得,反应过程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且收率高、底物范围广,避免了传统的贵金属催化剂以及无机碱的使用造成催化体系反应复杂、官能团兼容性差等问题,是一种简单、高效合成烷基芳基醚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Thermal Nickel-Catalyzed Carbon–Oxygen Cross-Coupling of (Hetero)aryl Halides with Alcohols Enabled by the Use of a Silane Reductant Approach
    作者:Liu Yang、Hai-Juan Jiao、Geyang Song、Yan-Ru Huang、Nan Ji、Dong Xue、Wei He
    DOI:10.1021/acscatal.4c01283
    日期:2024.5.17
    cross-coupling of aryl halide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cohols, without the need for photo- or electrocatalysis. The protocol is simple and has a wide substrate scope, particularly for challenging electron-rich aryl halides. Additionally, this methodolo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late-stage functionalization of drugs and natural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synthesis of pharmaceuticals such
    在此,我们公开了芳基卤化物与伯醇和仲醇的高效热催化C-O交叉偶联,无需光催化或电催化。该方案简单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特别是对于具有挑战性的富电子芳基卤化物。此外,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药物和天然产物的后期功能化,以及普拉莫辛和德拉马尼关键中间体等药物的合成。初步机理研究表明,可以从廉价的 NiBr 2 -联吡啶和 PhSiH 3原位生成活性 Ni(I) 物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