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4-Oxadiazole-3-carboximidoyl chloride, N-hydroxy-5-methyl- | 147594-9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4-Oxadiazole-3-carboximidoyl chloride, N-hydroxy-5-methyl-
英文别名
5-methyl-1,2,4-oxadiazol-3-carbohydroximoyl chloride;N-hydroxy-5-methyl-1,2,4-oxadiazole-3-carbimidoyl chloride
1,2,4-Oxadiazole-3-carboximidoyl chloride, N-hydroxy-5-methyl-化学式
CAS
147594-94-3
化学式
C4H4ClN3O2
mdl
——
分子量
161.548
InChiKey
KUHWSGJETCWAS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5
  • 重原子数:
    10.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71.51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5.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4-Oxadiazole-3-carboximidoyl chloride, N-hydroxy-5-methyl-硝酸三氟乙酸酐 作用下, 反应 8.0h, 以43.13%的产率得到3-(chlorodinitromethyl)-5-methyl-1,2,4-oxad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低1,2,4-恶二唑基宝石二硝基高能盐的合成与性能
    摘要:
    研发了基于1,2,4-恶二唑的八种具有宝石二硝基基团的高能盐。所有结构均通过红外(IR)光谱,1 H和13 C核磁共振(NMR)光谱以及高分辨率质谱(HRMS)确认,并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结构关键中间体3-(氯二硝基甲基)-5-甲基-1,2,4-恶二唑(3),钾盐(4)和肼盐(7)。它们均对冲击不敏感(> 40 J),并且比三硝基甲苯(TNT)具有更高的能级。
    DOI:
    10.1039/d0nj05530a
  • 作为产物:
    描述:
    N-羟基-5-甲基-1,2,4-恶二唑-3-甲脒盐酸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85.34%的产率得到1,2,4-Oxadiazole-3-carboximidoyl chloride, N-hydroxy-5-methyl-
    参考文献:
    名称:
    低1,2,4-恶二唑基宝石二硝基高能盐的合成与性能
    摘要:
    研发了基于1,2,4-恶二唑的八种具有宝石二硝基基团的高能盐。所有结构均通过红外(IR)光谱,1 H和13 C核磁共振(NMR)光谱以及高分辨率质谱(HRMS)确认,并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结构关键中间体3-(氯二硝基甲基)-5-甲基-1,2,4-恶二唑(3),钾盐(4)和肼盐(7)。它们均对冲击不敏感(> 40 J),并且比三硝基甲苯(TNT)具有更高的能级。
    DOI:
    10.1039/d0nj05530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the amides and acid halides of 1,2,4-oxadiazole-3-carbohydroxamic acid
    作者:V. G. Andrianov、V. G. Semenikhina、A. V. Eremeev
    DOI:10.1007/bf01169946
    日期:1994.4
  • Rearrangements of 1-oxa-2-azoles 9. Rearrangements of hydrazidoximes of 1,2,4-oxadiazole-3-carboxylic acid
    作者:V. G. Andrianov、V. G. Semenikhina、A. V. Eremeev
    DOI:10.1007/bf00474498
    日期:199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