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2R,3R,5S)-3-tert-butyldimethylsilyoxy-6-hydroxy-2-methyl-5-(2-trimethylsilylethoxy)methoxyhexanoate | 332844-04-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2R,3R,5S)-3-tert-butyldimethylsilyoxy-6-hydroxy-2-methyl-5-(2-trimethylsilylethoxy)methoxyhexan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2R,3R,5S)-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6-hydroxy-2-methyl-5-(2-trimethylsilylethoxymethoxy)hexanoate
methyl (2R,3R,5S)-3-tert-butyldimethylsilyoxy-6-hydroxy-2-methyl-5-(2-trimethylsilylethoxy)methoxyhexanoate化学式
CAS
332844-04-9
化学式
C20H44O6Si2
mdl
——
分子量
436.737
InChiKey
CNNUQDOYULONNV-FGTMMUO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7
  • 重原子数:
    28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5
  • 拓扑面积:
    74.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2R,3R,5S)-3-tert-butyldimethylsilyoxy-6-hydroxy-2-methyl-5-(2-trimethylsilylethoxy)methoxyhexanoate 在 tetra-n-propylammonium perruthenate. 、 N-甲基吗啉氧化物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82%的产率得到methyl (2R,3R,5S)-3-tert-butyldimethylsilyoxy-2-methyl-5-(2-trimethylsilylethoxy)methoxy-6-oxohex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4-(2-碘-烯基)氮杂环丁烷酮和相关化合物进行闭环的Stille反应合成lankacidins的大环前体
    摘要:
    在拟议的lankacidins的全合成中,对4-(2-碘-烯基)氮杂环丁酮的合成及其在Stille偶联反应中的参与进行了研究。发现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4-(2-碘乙烯基)氮杂环丁酮与3-羟基-1-三丁基锡烷基庚基-1,5-二烯进行Stille偶联反应,得到可接受的相应共轭二烯收率,但类似与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1-三丁基锡烷基庚-1,5-二烯的反应不成功。还发现一系列4-[((E)-2-碘丙-1-烯基]氮杂环丁酮,开环酯和内酯与3-三丁基锡烷基丙-2-烯醇进行Stille反应,尽管产率不同。甲基(2 R,3 R,5 S)-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甲基-5-(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氧基-6-氧己酸酯,(3 R,4 S)-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4-[[ E)-2-碘丙-1-基] -3-甲基氮杂环丁烷-2-one和(5 S,2 E,6 E)-5-叔然后研究了丁基丁基
    DOI:
    10.1016/j.tet.2010.04.12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lankacidins的全合成的一种方法:必要的组成部分的合成
    摘要:
    概述了兰卡酸C 1的全合成策略,并合成了必要的结构单元。氮杂环丁酮4是由2-丁酸甲酯6通过以下途径制备的:其特征在于将三丁基锡铜酸盐立体选择性地添加至炔烃,不对称的醛醇缩合和通过分子内的Mitsunobu反应形成氮杂环丁酮。再次使用不对称醛醇缩合反应作为关键步骤,由苹果酸二甲酯18制得醛3,由丙-2-炔醇27制得砜3。
    DOI:
    10.1016/s0040-4039(00)0226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