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amino-6-chloro-1,3-dimethyl-2-quinolinone | 106875-03-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amino-6-chloro-1,3-dimethyl-2-quinolinone
英文别名
4-amino-6-chloro-1,3-dimethylquinolin-2(1H)-one;4-Amino-6-chloro-1,3-dimethylquinolin-2-one
4-amino-6-chloro-1,3-dimethyl-2-quinolinone化学式
CAS
106875-03-0
化学式
C11H11ClN2O
mdl
——
分子量
222.674
InChiKey
QJVAGHBCKPUZL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51.1±42.0 °C(Predicted)
  • 密度:
    1.29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46.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2-bromopropionyl)-5-chloro-N-methyl-2-cyanoaniline溴苯magnesium 作用下, 以 乙醚甲苯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50%的产率得到4-amino-6-chloro-1,3-dimethyl-2-quinoli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4-氨基-2-喹啉酮的新合成
    摘要:
    将格氏试剂或有机锂试剂添加到N-(α-卤代酰基)-N-烷基取代的蒽腈(例如N-(2-溴丙酰基)-N-甲基-2-氰基苯胺)中诱导阴离子形成,然后环化成4-氨基-2-喹啉酮(例如4-氨基-1,3-二甲基-2-喹啉酮(10))。缺少α-氢原子的底物,例如N-(α-溴异丁酰基)-2-氰基苯胺,也可以通过环化反应生成3,3-二乙基喹啉二酮(9b)。在这些情况下,初始步骤是卤素-金属交换反应。
    DOI:
    10.1016/s0040-4020(01)8733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adical Annulation of 2-Cyanoaryl Acrylamides via C═C Double Bond Cleavage: Access to Amino-Substituted 2-Quinolones
    作者:Wen-Jin Xia、Tai-Gang Fan、Zhi-Wei Zhao、Xin Chen、Xiang-Xiang Wang、Ya-Min Li
    DOI:10.1021/acs.orglett.1c02281
    日期:2021.8.6
    2-cyanoaryl acrylamides via CC double bond cleavag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facile and efficient access to a broad spectrum of functionalized 4-amino-2-quinolones, which are important N-heterocycles. In this transformation, the solvent THF is demonstrated to play a crucial role, and the addition of alkyl radicals to nitrile, 1,5-hydride shift, and cleavage of the C–C bond are involved in the mechanism
    已经开发了一种通过 C=C 双键裂解的 2-丙烯酰胺的新型环化,以方便有效地获得广泛的官能化 4-基-2-喹诺酮类化合物,它们是重要的N-杂环。在这种转化中,溶剂四氢呋喃被证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烷基与腈的加成、1,5-氢化物转移和 C-C 键的断裂都参与了该机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