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fluoro-2-(thiophen-3-yl)benzoic acid | 1261937-4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fluoro-2-(thiophen-3-yl)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
5-fluoro-2-thiophen-3-ylbenzoic acid
5-fluoro-2-(thiophen-3-yl)benzoic acid化学式
CAS
1261937-45-4
化学式
C11H7FO2S
mdl
——
分子量
222.24
InChiKey
WEXDKWJAKIYPP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10.8±27.0 °C(Predicted)
  • 密度:
    1.38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5.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fluoro-2-(thiophen-3-yl)benzoic acid草酰氯N,N-二甲基甲酰胺 、 aluminum (I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5.0h, 以9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Intrinsically Chemo- and Thermostable Electron Acceptors for Efficient Organic Solar Cells
    摘要:
    摘要 通过醛和活性亚甲基的克诺文那格尔缩合反应(KCR)制备非富勒烯受体(NFAs)的传统方法会在结构上留下脆弱且可逆的外环乙烯基键,从而破坏 NFAs 的内在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展示了通过新的缺电子基团与经典供体核心之间的 Stille 耦合获得受体-供体-受体(A-D-A)NFA 的新途径,收率超过 90%,其中稳健的碳-碳键取代了传统 KCR 中的外环双键,产生了稳定的 A-D-A 受体 Q1-XF(X 分别代表 0、2 和 4 个氟原子)。在所研究的三个例子中,Q1-4F 具有更好的光电和电子传输特性,从而使基于 Q1-4F 的 OSC 具有最佳的光电性能和最佳的充电动力学。总之,这种策略为开发稳定的光伏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DOI:
    10.1246/bcsj.20200231
  • 作为产物:
    描述:
    2-溴-5-氟苯甲酸甲酯四(三苯基膦)钯 、 sodium carbonat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0.0h, 生成 5-fluoro-2-(thiophen-3-yl)benz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Intrinsically Chemo- and Thermostable Electron Acceptors for Efficient Organic Solar Cells
    摘要:
    摘要 通过醛和活性亚甲基的克诺文那格尔缩合反应(KCR)制备非富勒烯受体(NFAs)的传统方法会在结构上留下脆弱且可逆的外环乙烯基键,从而破坏 NFAs 的内在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展示了通过新的缺电子基团与经典供体核心之间的 Stille 耦合获得受体-供体-受体(A-D-A)NFA 的新途径,收率超过 90%,其中稳健的碳-碳键取代了传统 KCR 中的外环双键,产生了稳定的 A-D-A 受体 Q1-XF(X 分别代表 0、2 和 4 个氟原子)。在所研究的三个例子中,Q1-4F 具有更好的光电和电子传输特性,从而使基于 Q1-4F 的 OSC 具有最佳的光电性能和最佳的充电动力学。总之,这种策略为开发稳定的光伏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DOI:
    10.1246/bcsj.202002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具有光热稳定性的电子受体材料及其构筑的 有机太阳电池
    申请人:浙江大学
    公开号:CN112010872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热稳定性的电子受体材料及其构筑的有机太阳电池。该电子受体材料以给电子单元D为核,两端通过单键偶联吸电子单元A,形成A‑D‑A结构。该有机太阳电池包括衬底、阴极、电子传输层、活性层、阳极修饰层和阳极,其中活性层为聚合物给体和A‑D‑A结构电子受体材料的共混膜。本发明所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光谱响应范围为350‑900nm,开路电压(Voc)为0.73‑0.89V,短路电流(Jsc)为7.20‑15.63mA cm‑2,能量转换效率(PCE)为2.75‑7.93%。
  • Intrinsically Chemo- and Thermostable Electron Acceptors for Efficient Organic Solar Cells
    作者:Qian-Qian Zhang、Yaokai Li、Di Wang、Zeng Chen、Yuhao Li、Shuixing Li、Haiming Zhu、Xinhui Lu、Hongzheng Chen、Chang-Zhi Li
    DOI:10.1246/bcsj.20200231
    日期:2021.1.15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preparation of non-fullerene acceptors (NFAs) via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reaction (KCR) of aldehyde and active methylene leaves vulnerable and reversible exocyclic vinyl bonds in structures, which undermine the intrinsic chemo- and photostability of NFAs. In this work, we demonstrate a new access to acceptor-donor-acceptor (A-D-A) NFAs via Stille coupling between new electron deficient groups and classic donor core in over 90% yield, wherein the robust carbon-carbon bonds, replacing the exocyclic double bonds from traditional KCR, result in stable A-D-A acceptors, Q1-XF (X representing 0, 2 and 4 fluorine atoms, respectively). Among the three studied examples, Q1-4F exhibits improved optoelectronic and electron transport properties, leading to the best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with optimal charge kinetics for Q1-4F based OSCs. Overall, this strategy can lead to a new way for developing stable photovoltaic materials.

    摘要 通过醛和活性亚甲基的克诺文那格尔缩合反应(KCR)制备非富勒烯受体(NFAs)的传统方法会在结构上留下脆弱且可逆的外环乙烯基键,从而破坏 NFAs 的内在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展示了通过新的缺电子基团与经典供体核心之间的 Stille 耦合获得受体-供体-受体(A-D-A)NFA 的新途径,收率超过 90%,其中稳健的碳-碳键取代了传统 KCR 中的外环双键,产生了稳定的 A-D-A 受体 Q1-XF(X 分别代表 0、2 和 4 个氟原子)。在所研究的三个例子中,Q1-4F 具有更好的光电和电子传输特性,从而使基于 Q1-4F 的 OSC 具有最佳的光电性能和最佳的充电动力学。总之,这种策略为开发稳定的光伏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