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oxo-3-(4-bromo-phenyl)-propyl)-cyclohexanone | 243445-15-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oxo-3-(4-bromo-phenyl)-propyl)-cyclohexanone
英文别名
2-(3-oxo-3-(4-bromophenyl)-propyl)-cyclo-hexanone;2-[3-(4-Bromophenyl)-3-oxopropyl]cyclohexanone;2-[3-(4-bromophenyl)-3-oxopropyl]cyclohexan-1-one
2-(3-oxo-3-(4-bromo-phenyl)-propyl)-cyclohexanone化学式
CAS
243445-15-0
化学式
C15H17BrO2
mdl
——
分子量
309.203
InChiKey
IEEQNZBQNPIJC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29.3±20.0 °C(Predicted)
  • 密度:
    1.32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7
  • 拓扑面积:
    34.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oxo-3-(4-bromo-phenyl)-propyl)-cyclohexanone盐酸羟胺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乙醚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6.0h, 生成 [(2-(4-bromophenyl)-5,6,7,8-tetrahydroquinoline-H)PtCl]2
    参考文献:
    名称:
    发光铂(ii)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OLED性能†
    摘要:
    报道了一系列由蓝绿色到红色发光的磷光铂(II)配合物在溶液处理的多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合成,光物理性质和作为发射体的应用。这些复合物包括苯基异喹啉,取代的苯基吡啶或四氢喹啉作为C ^ N环金属配体和 二戊酰甲烷作为辅助配体。取决于C ^ N环金属化配体的结构和基质中的掺杂剂浓度,这些铂(II)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聚集趋势。该性质影响所研究化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和所制造的OLED的颜色稳定性。使用发出蓝绿色至黄绿色的配合物,基于2-(4-三氟甲基苯基)-5,6,7,8-四氢喹啉的铂(II)配合物可获得最佳结果。分别实现了4.88 cd A -1的最大发光效率和4.65 lm W -1的功率效率。使用红色发光苯基异喹啉基于复杂的作为发射极,颜色稳定的和有效的(4.71光盘-1,5.12流明w ^ -1)获得的设备。
    DOI:
    10.1039/c3dt50364j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发光铂(ii)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OLED性能†
    摘要:
    报道了一系列由蓝绿色到红色发光的磷光铂(II)配合物在溶液处理的多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合成,光物理性质和作为发射体的应用。这些复合物包括苯基异喹啉,取代的苯基吡啶或四氢喹啉作为C ^ N环金属配体和 二戊酰甲烷作为辅助配体。取决于C ^ N环金属化配体的结构和基质中的掺杂剂浓度,这些铂(II)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聚集趋势。该性质影响所研究化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和所制造的OLED的颜色稳定性。使用发出蓝绿色至黄绿色的配合物,基于2-(4-三氟甲基苯基)-5,6,7,8-四氢喹啉的铂(II)配合物可获得最佳结果。分别实现了4.88 cd A -1的最大发光效率和4.65 lm W -1的功率效率。使用红色发光苯基异喹啉基于复杂的作为发射极,颜色稳定的和有效的(4.71光盘-1,5.12流明w ^ -1)获得的设备。
    DOI:
    10.1039/c3dt50364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substituted 5,6,7,8-tetrahydroquinolines and octahydroacridine derivatives
    作者:Dirk Sielemann、Ralf Keuper、Nikolaus Risch
    DOI:10.1002/(sici)1521-3897(199907)341:5<487::aid-prac487>3.3.co;2-a
    日期:1999.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