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DIA | 583040-7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DIA
英文别名
(7-octyl-1,3,6,8-tetraoxo-3,6,7,8-tetrahydro-1H benzo[lmn][3,8]phenanthrolin-2-yl) acetic acid
NDIA化学式
CAS
583040-77-1
化学式
C24H24N2O6
mdl
——
分子量
436.464
InChiKey
QQUHMSJMJATMF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8
  • 重原子数:
    32.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112.06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DIA4-二甲氨基吡啶草酰氯三乙胺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26.0h, 生成 (7-octyl-1,3,6,8-tetraoxo-3,6,7,8-tetrahydro-1H-benzo[mn][3,8]phenanthrolin-2-yl)acetic 2-[3-(6-nonyl-4-oxo-1,4-dihydropyrimidin-2-yl)ureido]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供体-受体相互作用驱动四氢键合氢二聚体的选择性重排。
    摘要:
    通过引入额外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已开发出一种通用方法来控制梅耶尔的AADD四重氢键均二聚体的选择性重排。因此,在其中一种供体组装单体1中,其中富电子的双(对亚苯基)-34-crown-10部分与氢键合部分连接,而在两种供体组装单体2和3中,合成并表征了分别结合有电子缺陷的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或萘二酰亚胺基团。1H NMR和2D-NOESY研究表明,所有这些化合物均以稳定的均二聚体形式存在于氯仿中。在氯仿中混合1当量1和1当量2导致形成异二聚体1.2,产率约为60%,由于1的双(对亚苯基)-34-crown-10部分与2的均苯四甲二酰亚胺基团之间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因此通过混合1当量的1可以实现选择性形成异二聚体1.3(> 97%)在氯仿中具有3当量的1当量,这导致1的双(对亚苯基)-[34] crown-10部分与3的萘二酰亚胺基团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增强。异二聚体1.2和1.3的结构具有通过1
    DOI:
    10.1002/chem.200204513
  • 作为产物:
    描述:
    辛胺1,4,5,8-萘四甲酸酐聚甘氨酸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29%的产率得到NDIA
    参考文献:
    名称:
    供体-受体相互作用驱动四氢键合氢二聚体的选择性重排。
    摘要:
    通过引入额外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已开发出一种通用方法来控制梅耶尔的AADD四重氢键均二聚体的选择性重排。因此,在其中一种供体组装单体1中,其中富电子的双(对亚苯基)-34-crown-10部分与氢键合部分连接,而在两种供体组装单体2和3中,合成并表征了分别结合有电子缺陷的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或萘二酰亚胺基团。1H NMR和2D-NOESY研究表明,所有这些化合物均以稳定的均二聚体形式存在于氯仿中。在氯仿中混合1当量1和1当量2导致形成异二聚体1.2,产率约为60%,由于1的双(对亚苯基)-34-crown-10部分与2的均苯四甲二酰亚胺基团之间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因此通过混合1当量的1可以实现选择性形成异二聚体1.3(> 97%)在氯仿中具有3当量的1当量,这导致1的双(对亚苯基)-[34] crown-10部分与3的萘二酰亚胺基团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增强。异二聚体1.2和1.3的结构具有通过1
    DOI:
    10.1002/chem.2002045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sing Photoexcited Core/Shell Quantum Dots To Spin Polarize Appended Radical Qubits
    作者:Jacob H. Olshansky、Samantha M. Harvey、Makenna L. Pennel、Matthew D. Krzyaniak、Richard D. Schaller、Michael R. Wasielewski
    DOI:10.1021/jacs.0c06073
    日期:2020.8.5
    tunability, flexibility, and rich spin 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make them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rapid spin relaxation observed in colloidal quantum dots limits their functionality. In the current work, we demonstrate a method to harness photoexcited spin states in QDs to produce long-lived spin polarization on an appended organic ligand
    半导体量子点的合成可调性、灵活性和丰富的自旋物理使其成为量子信息科学应用的有希望的候选者。然而,在胶体量子点中观察到的快速自旋弛豫限制了它们的功能。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展示了一种利用量子点中的光激发自旋态在附加的有机配体分子上产生长寿命自旋极化的方法。我们提出了一个由 CdSe/CdS 核/壳量子点组成的系统,共价连接到亚胺 (NDI) 电子接受分子。从光激发量子点到附加 NDI 配体的电子转移动力学被探索为壳厚度和每个量子点 NDI 数量的函数。瞬态 EPR 光谱显示光激发的 QD 强烈自旋极化 NDI 自由基阴离子,这在自旋极化的自由基对和三重态机制的背景下进行解释。这项工作是朝着使用光激发量子点强自旋极化具有长自旋弛豫时间的有机基团作为量子信息科学应用中的自旋量子位的第一步。
  • Influence of amino acid side chains on the formation of two component self-assembling nanofibrous hydrogels
    作者:Srinivasa Rao Nelli、Jhong-Hua Lin、Thi Ngoc Anh Nguyen、Dion Tzu-Huan Tseng、Satish Kumar Talloj、Hsin-Chieh Lin
    DOI:10.1039/c6nj02820a
    日期:——
    Herein,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n aqueous phase two-component co-assembled nanofibrous hydrogel based on charge-transfer (CT) between pyrenebutyric acid and naphthalene diimide-capped groups. This donor–acceptor CT interaction is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that can induce self-assembly in the aqueous phase even if the molecule contains only a single amino acid. The intermolecular CT
    本文中,我们报告了基于pyr丁酸酰亚胺基团之间电荷转移(CT)的相两组分共组装纳米纤维凝胶的合成和优化。这种供体-受体CT相互作用是强大的驱动力,即使该分子仅包含一个氨基酸,也可以诱导其在相中自组装。混合组分的分子间CT相互作用也可以通过量子化学方法观察。这种由两部分组成的超分子共组装为自组装纳米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Electroactive Organic Dye Incorporating Dipeptides in the Formation of Self-Assembled Nanofibrous Hydrogels
    作者:Yu-Hao Liu、Shu-Min Hsu、Fang-Yi Wu、Hsun Cheng、Mei-Yu Yeh、Hsin-Chieh Lin
    DOI:10.1021/bc500299c
    日期:2014.10.15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self-assembly of four dipeptides conjugated with the electroactive dye naphthalenediimide (NDI). The presence of the NDI group at the N-terminus of Phe-Phe and Phe-Gly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one-dimensional (1-D) nanostructures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colored hydrogels under both acidic an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The 1-D nanostructures of these gels were stabilized through intermolecular pi pi interactions of the conjugated systems and extended hydrogen bonding of the dipeptide units.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联吡啶(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N'-亚硝基尼古丁 (R)-DRF053二盐酸盐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S)-(-)-[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双(乙腈)铁(II)六氟锑酸盐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1'R,2'S)-尼古丁1,1'-Di-N-氧化物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D6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韦德伊斯试剂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布索坦杂质66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雷索替丁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扎那韦中间体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镉,二碘四(4-甲基吡啶)- 锌,二溴二[4-吡啶羧硫代酸(2-吡啶基亚甲基)酰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