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llyl (2,3,4,6-tetra-O-benzyl-α-D-glucopyranosyl)-(1->4)-2-O-benzoyl-3-O-chloroacetyl-α-L-rhamnopyranoside | 686767-4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llyl (2,3,4,6-tetra-O-benzyl-α-D-glucopyranosyl)-(1->4)-2-O-benzoyl-3-O-chloroacetyl-α-L-rhamn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
allyl (2,3,4,6-tetra-O-benzyl-α-D-glucopyranosyl)-(1->4)-2-O-benzoyl-3-O-chloroacetyl-α-L-rhamn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686767-41-9
化学式
C52H55ClO12
mdl
——
分子量
907.454
InChiKey
XZNWEZWJQQCDQM-YMGYBEK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39
  • 重原子数:
    65.0
  • 可旋转键数:
    22.0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5
  • 拓扑面积:
    126.4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llyl (2,3,4,6-tetra-O-benzyl-α-D-glucopyranosyl)-(1->4)-2-O-benzoyl-3-O-chloroacetyl-α-L-rhamnopyranoside 在 (1,5-cyclooctadiene)bis(methyldiphenylphosphine) irid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 、 4 A molecular sieve 、 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methyl (2,3,4,6-tetra-O-benzyl-α-D-glucopyranosyl)-(1->4)-(2-O-benzoyl-3-O-chlor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3)-2-acetamido-2-deoxy-4,6-O-isopropylidene-β-D-gluc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弗氏志贺氏菌血清型2a的O-特异性多糖的四糖和两个五糖片段的全合成
    摘要:
    描述了弗氏志贺氏菌血清型2a的O-抗原的分支五糖生物重复单元的甲基糖苷的合成以及相应的四糖和移码的线性五糖的甲基糖苷的合成。本文公开的所有策略都涉及对应于分支点的关键二糖和其他合适的被激活为其三氯乙酰亚胺酸酯的单糖结构单元。我们的数据表明,在分支残基处部分缺乏构象柔性。
    DOI:
    10.1016/j.tet.2004.01.054
  • 作为产物:
    描述:
    氯乙酸酐allyl (2,3,4,6-tetra-O-benzyl-α-D-glucopyranosyl)-(1-4)-2-O-benzoyl-α-L-rhamnopyranoside吡啶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95%的产率得到allyl (2,3,4,6-tetra-O-benzyl-α-D-glucopyranosyl)-(1->4)-2-O-benzoyl-3-O-chloroacetyl-α-L-rhamn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弗氏志贺氏菌血清型2a的O-特异性多糖的四糖和两个五糖片段的全合成
    摘要:
    描述了弗氏志贺氏菌血清型2a的O-抗原的分支五糖生物重复单元的甲基糖苷的合成以及相应的四糖和移码的线性五糖的甲基糖苷的合成。本文公开的所有策略都涉及对应于分支点的关键二糖和其他合适的被激活为其三氯乙酰亚胺酸酯的单糖结构单元。我们的数据表明,在分支残基处部分缺乏构象柔性。
    DOI:
    10.1016/j.tet.2004.01.05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