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1-trideuteriohexane | 72084-44-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1-trideuteriohexane
英文别名
——
1,1,1-trideuteriohexane化学式
CAS
72084-44-7
化学式
C6H14
mdl
——
分子量
89.1533
InChiKey
VLKZOEOYAKHREP-FIBGUPNX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
  • 重原子数:
    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己烯iron(II)β-diketiminate complex苯胺-D2 作用下, 以 氘代氯仿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1,1,1-trideuteriohex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正丁醇和聚(甲基氢硅氧烷)的室温铁催化转移加氢
    摘要:
    碳-碳双键的还原据报道是使用三配位的铁(II)β-二酮化的预催化剂。据信该反应通过使用聚(甲基氢硅氧烷),PMHS作为氢化物供体和生物醇作为质子源的正式转移氢化来进行。使用正丁醇和乙醇,反应进行得很好,正丁醇用于底物范围研究。烯丙基芳烃底物,苯乙烯和脂族底物均在室温下进行还原。不幸的是,没有发生使用D-醇的氘原子的干净转移,表明了复杂的催化机理。但是,将氘源更改为D-苯胺为双键末端位置的单氘代重氢提供接近完全的区域选择性。最后,我们证明了可以使用相同的预催化剂对醇和PMHS进行有效的脱氢偶联,从而在室温下30分钟内获得高产率的H 2。
    DOI:
    10.1039/d0gc04175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SHBY E. C.; NODING S. R., J. ORGANOMETAL. CHEM., 1979, 177, NO 1, 117-128
    作者:ASHBY E. C.、 NODING S. R.
    DOI:——
    日期:——
  • Geminal organodialuminium compounds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amines
    作者:Georg Sonnek、Heinz Reinheckel、S. Pasynkiewicz、M. Bolesławski、T. Dluzniewski
    DOI:10.1016/s0022-328x(00)92568-3
    日期:1980.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