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9-bis-(2-ethylsulfanylmeth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 | 603113-2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9-bis-(2-ethylsulfanylmeth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
英文别名
2,9-Bis[2-(ethylsulfanylmeth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
2,9-bis-(2-ethylsulfanylmeth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化学式
CAS
603113-20-8
化学式
C30H28N2S2
mdl
——
分子量
480.698
InChiKey
TZICRJKACNDPS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4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76.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trakis(actonitrile)copper(I) hexafluorophosphate 、 2,9-bis-(2-ethylsulfanylmeth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乙腈 为溶剂, 以78%的产率得到2,9-bis-(2-ethylsulfanylmeth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 copper(I) hexafluorophosph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几何约束的铜(I)-菲咯啉配合物的X射线结构,光物理特征和计算分析。
    摘要:
    通过X射线结构分析表征了一系列三个几何受约束的C(2)-对称的Cu(I)单菲咯啉配合物,并通过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可见光激发产生了金属至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激发态,其发光寿命高达155 ns。超快速瞬态吸收光谱技术提供了对激发态动力学的进一步了解,并暗示了对于所有三种配合物,菲咯啉自由基阴离子的形成。与电化学测量结果一致,数据进一步表明,配位重排涉及激发态的非辐射失活。根据随时间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B3LYP / 6-31G),主要的MLCT过渡沿复合物的C(2)轴极化,并且主要起源于铜d(xz)轨道。计算分析确定了一个激发态流形,该激发态流形具有许多紧密的,可能发射的三重态,并且与MLCT发光的多指数衰减动力学一致。研究的Cu(I)单菲咯啉配合物的结构和光物理数据之间的关系与描述相关的Cu(I)双二亚胺配合物的光物理的当前模型非常吻合。潜在的发射三重态,并且与
    DOI:
    10.1021/ic034529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