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596119-4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596119-47-9
化学式
C16H22N2O4
mdl
——
分子量
306.362
InChiKey
PCOLRGBPCOMYNM-ZDUSSCG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7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112.65
  • 氢给体数:
    4.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中不同非极性表面的一些热力学效应。
    摘要:
    了解小分子的结构变化如何影响它们对靶蛋白的结合亲和力,对于改进合理的药物设计策略至关重要。为了评估改变非极性基团的性质对结合熵和焓的影响,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组 Grb2-SH2 结构域配体 Ac–pTyr–Ac 6 c–Asn–(CH 2 ) n – R,其中R的大小和静电性质pTyr+3 位点的组是不同的。这些配体与 Grb2-SH2 结构域的复合物在一系列研究中进行了评估,其中使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确定了结合热力学,并在两种不同复合物的晶体学研究中检查了结合相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将非极性基团添加到 pTyr+3 位点会导致更高的结合亲和力,但这些影响的大小和能量来源随R取代基的性质而变化。例如,使用脂肪族R基团增强结合亲和力是由结合熵的更有利变化驱动的,而芳基R组通过结合焓和熵的更有利变化的组合来提高结合自由能。然而,焓/熵补偿在这些关联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减轻了结合自由能的任何显着变化,结合自由能仅变化
    DOI:
    10.1016/j.ejmech.2020.112771
  • 作为产物:
    描述:
    N-苄氧羰基-L-酪氨酸N-甲基吗啉 、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1-羟基苯并三唑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20.0~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35.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中不同非极性表面的一些热力学效应。
    摘要:
    了解小分子的结构变化如何影响它们对靶蛋白的结合亲和力,对于改进合理的药物设计策略至关重要。为了评估改变非极性基团的性质对结合熵和焓的影响,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组 Grb2-SH2 结构域配体 Ac–pTyr–Ac 6 c–Asn–(CH 2 ) n – R,其中R的大小和静电性质pTyr+3 位点的组是不同的。这些配体与 Grb2-SH2 结构域的复合物在一系列研究中进行了评估,其中使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确定了结合热力学,并在两种不同复合物的晶体学研究中检查了结合相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将非极性基团添加到 pTyr+3 位点会导致更高的结合亲和力,但这些影响的大小和能量来源随R取代基的性质而变化。例如,使用脂肪族R基团增强结合亲和力是由结合熵的更有利变化驱动的,而芳基R组通过结合焓和熵的更有利变化的组合来提高结合自由能。然而,焓/熵补偿在这些关联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减轻了结合自由能的任何显着变化,结合自由能仅变化
    DOI:
    10.1016/j.ejmech.2020.11277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eptide-Nanofiber-Supported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as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the Removal of N-Terminus Protecting Groups
    作者:Indrajit Maity、Manoj K. Manna、Dnyaneshwar B. Rasale、Apurba K. Das
    DOI:10.1002/cplu.201300348
    日期:2014.3
    Pd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in the hydrogel matrix in which redox-active tryptophan and tyrosine residues reduce the metal ions to metal nanoparticles. The size of the Pd nanoparticles are in the range of 3-9 nm, and are stabilized by peptide nanofibers. The peptide-nanofiber-supported Pd nanoparticles have shown effectiv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removal of N-terminus protecting groups of
    超声处理诱导的基于色酸和酪氨酸的肽双亲两性纳米纤维已用于在生理条件下合成和稳定Pd纳米颗粒。通过使用几种光谱学和显微镜技术,已彻底研究了肽双亲两性杆菌的自组装过程。通过振荡流变实验测量软凝胶基质的刚度。FTIR和圆二色性(CD)实验表明,凝胶相介质中的肽双亲两性分子具有氢键合的β-折叠构象。π-π堆积相互作用在自组装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已通过荧光光谱证实。电子(SEM和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表明,肽两亲分子自组装成纳米原纤维结构。在凝胶基质中合成了Pd纳米颗粒,其中氧化还原活性色酸和酪氨酸残基将属离子还原为属纳米颗粒。Pd纳米颗粒的尺寸在3-9 nm范围内,并通过肽纳米纤维稳定。肽-纳米纤维负载的Pd纳米颗粒已显示出有效的催化活性,可去除氨基酸和肽的N-末端保护基。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