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352424-27-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352424-27-2
化学式
C108H124N8O4Zn2
mdl
——
分子量
1729.0
InChiKey
VQTCFYBXRKZIKV-BEUCYJLQ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9-蒽甲醛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2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环双卟啉的柔性分子容器:通过调整腔体大小来控制客体排列和超分子催化。
    摘要:
    具有高柔性接头的三个环状锌(II)双卟啉(CB)被用作人造分子容器,可有效地在腔内封装/配位各种芳香醛。有趣的是,分子裂缝内部的客体排列及其反应性受到循环容器腔尺寸的显着影响。在多环芳族醛,例如3-甲酰基per的存在下,具有较小空腔(CB1)的环状双卟啉主体形成1:1夹心复合物。在略微增加间隔物长度并因此增加腔体尺寸后,环状主体(CB2)封装了两个3-甲酰基per分子,它们也由于彼此之间的强π-π相互作用以及与卟啉环的CH-π相互作用而堆叠在一起。然而,在具有更大空腔的环状主体(CB3)中,双卟啉的两个金属中心在其空腔内轴向配位了3-甲酰基per的两个分子。通过使用UV / Vis,ESI-MS和1研究了双双卟啉主体中客体的不同排列H NMR光谱,以及主客体配合物的X射线结构测定。此外,客体在环状双卟啉主体中的牢固结合支持了溶液中主体-客体装配体的强大特性。通过包封/配位,双卟啉腔与芳香醛
    DOI:
    10.1002/chem.201700577
  • 作为试剂:
    描述:
    1,3-二甲基巴比妥酸1-萘甲醛(Zn(NC4(C2H5)2C(C6H4O(CH2)3)C4(C2H5)2NCH)2)2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55%的产率得到1,3-dimethyl-5-(naphthalen-1-ylmethylene)pyrimidine-2,4,6(1H,3H,5H)-tr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环双卟啉的柔性分子容器:通过调整腔体大小来控制客体排列和超分子催化。
    摘要:
    具有高柔性接头的三个环状锌(II)双卟啉(CB)被用作人造分子容器,可有效地在腔内封装/配位各种芳香醛。有趣的是,分子裂缝内部的客体排列及其反应性受到循环容器腔尺寸的显着影响。在多环芳族醛,例如3-甲酰基per的存在下,具有较小空腔(CB1)的环状双卟啉主体形成1:1夹心复合物。在略微增加间隔物长度并因此增加腔体尺寸后,环状主体(CB2)封装了两个3-甲酰基per分子,它们也由于彼此之间的强π-π相互作用以及与卟啉环的CH-π相互作用而堆叠在一起。然而,在具有更大空腔的环状主体(CB3)中,双卟啉的两个金属中心在其空腔内轴向配位了3-甲酰基per的两个分子。通过使用UV / Vis,ESI-MS和1研究了双双卟啉主体中客体的不同排列H NMR光谱,以及主客体配合物的X射线结构测定。此外,客体在环状双卟啉主体中的牢固结合支持了溶液中主体-客体装配体的强大特性。通过包封/配位,双卟啉腔与芳香醛
    DOI:
    10.1002/chem.2017005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yclic Dimers of Metalloporphyrins as Tunable Hosts for Fullerenes: A Remarkable Effect of Rhodium(III)
    作者:Jian-Yu Zheng、Kentaro Tashiro、Yusuke Hirabayashi、Kazushi Kinbara、Kazuhiko Saigo、Takuzo Aida、Shigeru Sakamoto、Kentaro Yamaguchi
    DOI:10.1002/1521-3773(20010518)40:10<1857::aid-anie1857>3.0.co;2-y
    日期:2001.5.1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