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3-(4-methoxyphenyl)-2-phthalimido-N-(2,3,5,6-tetrafluoro-4-(trifluoromethyl)phenyl)propanamide | 1582806-6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3-(4-methoxyphenyl)-2-phthalimido-N-(2,3,5,6-tetrafluoro-4-(trifluoromethyl)phenyl)propanamide
英文别名
——
(S)-3-(4-methoxyphenyl)-2-phthalimido-N-(2,3,5,6-tetrafluoro-4-(trifluoromethyl)phenyl)propanamide化学式
CAS
1582806-68-5
化学式
C25H15F7N2O4
mdl
——
分子量
540.394
InChiKey
IXCHDTYCLSOFDF-HNNXBMF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12
  • 重原子数:
    38.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6
  • 拓扑面积:
    75.71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二甲基碘苯(S)-3-(4-methoxyphenyl)-2-phthalimido-N-(2,3,5,6-tetrafluoro-4-(trifluoromethyl)phenyl)propanamide 在 palladium(II) trifluoroacetate 、 3,4-dihydro-2,5-dimethyl-2H-pyrano<2,3-b>quinoline 、 silver carbonate 、 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20.0h, 以88.235%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非天然手性氨基酸合成中配体控制的 C(sp3)-H 芳基化和烯烃化
    摘要:
    A Palladium 1-2 Punch 直接用碳-碳键代替碳-氢键的方法为简化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诱人的前景。问题是很难选择任何特定的 CH 键并避免产生复杂的产物混合物。他等人。(p. 1216) 报告说,一对强大的嘧啶配体诱导钯催化剂选择性地将芳基添加到氨基酸衍生物上。一个配体促进单个芳基加成到 β-碳中心;另一个将第二个可能不同的芳基附加到同一个碳上——都在同一个烧瓶中。可以连续使用两种不同的配体来调节钯催化剂的反应性。使用配体来调节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反应性和选择性以实现 C(sp3)-H 键功能化是合成有机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挑战。在此,我们报告了使用吡啶和喹啉衍生物的催化剂控制的 C(sp3)-H 芳基化的罕见例子:前者促进单芳基化,而后者进一步活化催化剂以实现二芳基化。这些配体的连续应用能够使丙氨酸衍生物中的甲基与两种不同的芳基碘化物连续二芳基化,从而提供各种具有优异非对映选择性(非对映体比率
    DOI:
    10.1126/science.124919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Ligand-Enabled Cross-Coupling of C(sp3)–H Bonds with Arylsilanes
    摘要:
    Pd(II)-catalyzed cross-coupling of C(sp(3))-H bonds with organosilicon coupling partners has been achie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use of a newly developed quinoline-based ligand is essential for the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to proceed.
    DOI:
    10.1021/jacs.5b0089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unctionalized Polymer-Supported Pyridine Ligands for Palladium-Catalyzed C(sp<sup>3</sup>)–H Arylation
    作者:Li-Chen Lee、Jian He、Jin-Quan Yu、Christopher W. Jones
    DOI:10.1021/acscatal.6b01774
    日期:2016.8.5
    transition-metal catalysts for C(sp3)–H bond activation is a current central challenge. One of us previously developed an uncommon example of a homogeneous catalyst that performs controlled C(sp3)–H arylation using pyridine derivatives as ligands, along with Pd [Science, 2014, 343, 1216–1220]. In this work, we report a functionalizable and tunable polymer support used in the immobilization of pyridine derivatives
    使用配体来调节过渡催化剂对C(SP 3)–H键活化的反应性和选择性是当前的主要挑战。我们中的一个先前开发的均相催化剂,其执行控制,C(SP的罕见例子3使用吡啶衍生物作为配位体)-H芳基化,用Pd [沿着科学,2014,343,1216年至1220年]。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报告了可用于固定吡啶衍生物的功能性和可调性聚合物载体,该载体可产生促进C(SP 3)-H活化反应,收率高,选择性不同于均相催化剂,并且可以回收Pd。与均相系统不同,在Pd催化的CH–H单芳基化反应中,负载型催化剂对偶合体的空间位阻敏感。
  • Selective C(<i>sp</i> <sup>3</sup> )-H Monoarylation Catalyzed by a Covalently Cross-Linked Reverse Micelle-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
    作者:Caroline B. Hoyt、Li-Chen Lee、Jian He、Jin-Quan Yu、Christopher W. Jones
    DOI:10.1002/adsc.201700707
    日期:2017.10.25
    In this work, we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solvated micellesupported ligand as a platform for coordination with palladium for C–H arylation. The micellesupported ligand is one of the first applications of a micellesupported ligand for C–H arylation, and provides a tunable support for future elaboration. The use of a spatially constrained system promoted selectivity trends influenced by both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说明了溶剂化的胶束支持的配体作为与配位进行CH芳基化的平台的性能。胶束支持的配体是C–H芳基化的胶束支持的配体的首批应用之一,为将来的开发提供了可调的支持。与均相催化剂不同,空间受限的系统的使用促进了受系统的空间和电子学影响的选择性趋势,与均相催化剂不同,具有高收率和选择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