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5-bis(3,5-dimethylpyrazol-1-yl)pentane | 1248544-8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5-bis(3,5-dimethylpyrazol-1-yl)pentane
英文别名
1-[5-(3,5-dimethylpyrazol-1-yl)pentyl]-3,5-dimethylpyrazole
1,5-bis(3,5-dimethylpyrazol-1-yl)pentane化学式
CAS
1248544-80-0
化学式
C15H24N4
mdl
——
分子量
260.382
InChiKey
QYMNPSMAZAIUD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35.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5-bis(3,5-dimethylpyrazol-1-yl)pentane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33.0h, 生成 1,5-bis(3,5-dimethylpyrazol-1-yl)pentane-4,4'-di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双(吡唑-1-基)烷烃二羧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摘要:
    研究了草酰氯对双(吡唑-1-基)烷烃的羧化作用。发现具有供电子甲基和短连接基团(从一到三个亚甲基)的底物的 4,4'-二羧酸衍生物可以使用该方法制备。更长的接头导致产物产率显着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在与草酰氯反应中最初形成的中间体酰氯的不稳定性。因此,即使有大量过量的草酰氯和延长的反应持续时间,双(吡唑-1-基)甲烷也仅产生一元羧酸衍生物。另一种方法涉及 4-吡唑羧酸乙酯与二溴烷烃在超碱性介质(氢氧化钾-二甲亚砜)中的反应,适用于制备双(4-羧基吡唑-1-基)烷烃,其具有独立于吡唑环的 3 和 5 位被取代。获得的二元羧酸作为金属有机骨架的潜在构建单元很有趣。
    DOI:
    10.3390/molecules26020413
  • 作为产物:
    描述:
    3,5-二甲基吡唑1,5-二溴戊烷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72%的产率得到1,5-bis(3,5-dimethylpyrazol-1-yl)pen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含多亚甲基接头的双(吡唑-1-基)烷烃衍生物及其相关的单吡喃和双吡唑鎓盐的合成及细胞毒性
    摘要:
    α,ω-二溴代烷烃与吡唑和3,5-二甲基吡唑的反应在二甲亚砜-氢氧化钾的超碱性介质中用于合成双齿配体:双(吡唑-1-基)烷烃和双(3,5-二甲基吡唑通过包含四个至十二个亚甲基的烷基链连接的-1-基烷烃。所得化合物用I2-HIO 3 -H 2 SO 4氧化碘化在乙酸中制得二碘代衍生物:双(4-碘吡唑-1-基)烷烃和双(4-碘-3,5-二甲基吡唑-1-基)烷烃。通过吡唑环的2位上的氮原子与碘甲烷以及三氟甲磺酸甲酯的烷基化,将所获得的吡唑的二碘代衍生物进一步转化为单和二吡唑鎓盐。这些产物作为介电N-杂环卡宾配合物的前体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了所得化合物对THP-1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
    DOI:
    10.1007/s10593-016-1900-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racking the framework of bulk CuCN with flexible bipyrazolyl-based ligands to assemble [CuCN]n-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s
    作者:Ling-Ling Li、Lei-Lei Liu、Ai-Xia Zheng、Yu-Jie Chang、Ming Dai、Zhi-Gang Ren、Hong-Xi Li、Jian-Ping Lang
    DOI:10.1039/c0dt00249f
    日期:——
    diffraction. 1 or 2 exhibits a 1D scolopendra-like chain assembled from a rare 1D zigzag [CuCN]n chain with [CN–Cu–CN–Cu–L] (1: L = dmpzm; 2: L = dmpze) side arms. 3 or 4 shows a 2D (6,3) wave-like layer in which [Cu6(μ-CN)6L2]n (L = dmpzpr or dmpzb) double chains are interconnected by pairs of L bridges. 5 consists of two [CuCN]n single chains that are linked by dmpzp bridges to form a rare 1D chain with an
    的溶剂热反应 一套灵活 联吡唑基间隔物长度[(dmpz)(CH 2)n(dmpz)]的多基配体(dmpz = 3,5-二甲基吡唑基; n = 1-6)产生了六个[CuCN] n基配位聚合物 [(CuCN)3 L ] n(1:L =dmpzm; 2:L = dmpze),[(CuCN)2 L ] n(3:L= dmpzpr;4:L= dmpzb;5:L= dmpzp;6:L= dmpzh)。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1-6进行表征。1或2展示了由稀有的1D之字形[CuCN] n链与[CN––CN–Cu– L ](1:L =dmpzm; 2:L = dmpze)侧臂。图3或图4示出了二维(6,3)波状层,其中[Cu 6(μ-CN)6 L 2 ] n(L= dmpzpr或dmpzb)双链通过L桥对相互连接。5个由两个组成[CuCN] n由dmpzp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