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E,3aα,6aα)-hexahydro-3-2H-cyclopentafuran-2-one | 115377-1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E,3aα,6aα)-hexahydro-3-2H-cyclopentafuran-2-one
英文别名
(3E,3aS,6aS)-3-[iodo(trimethylsilyl)methylidene]-4,5,6,6a-tetrahydro-3aH-cyclopenta[b]furan-2-one
(3E,3aα,6aα)-hexahydro-3<iodo(trimethylsilyl)methylene>-2H-cyclopenta<b>furan-2-one化学式
CAS
115377-16-7;127179-89-9
化学式
C11H17IO2Si
mdl
——
分子量
336.245
InChiKey
ZIWKAYLZUYWYBI-TWEHFBLQ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8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3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E,3aα,6aα)-hexahydro-3-2H-cyclopentafuran-2-one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3Z,3aα,6aα)-hexahydro-3-<1-iodo(trimethylsilyl)methnylene>-2H-cyclopentafur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E)-碘亚烷基内酯的光异构化(Z)-碘亚烷基内酯的途径
    摘要:
    碘乙炔酸酯的光化学诱导的自由基环化提供了低产率的混合物,从中可以分离出(E)-和(Z)-碘亚烷基内酯。然而,先前通过过氧化二苯甲酰诱导的碘炔属酯的环化而以高收率获得的(E)-碘亚烷基内酯的光异构化提供了(E)/(Z)-混合物,从该混合物可以得到先前不可获得的(Z)-异构体。通过色谱法分离。还报道了IR,UV和NMR光谱数据的收集,所有这些提供了与碘亚烷基内酯的立体化学有关的有用信息。还包括三甲基甲硅烷基碘亚甲基内酯的(E)-和(Z)-异构体的晶体结构的比较。
    DOI:
    10.1016/s0040-4020(01)85076-6
  • 作为产物:
    描述:
    trans-2-iodocyclopentyl trimethylsilylpropynoate过氧化苯甲酰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33h, 以88%的产率得到(3E,3aα,6aα)-hexahydro-3-2H-cyclopentafur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碘亚甲基内酯的形成改进的合成
    摘要:
    自由基引起的反式-2-碘环戊醇丙酸酯的环化反应的详细检查显示,自由基链的效率很低。发现最佳条件是使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为引发剂,苯作为反应溶剂。需要高浓度的引发剂,并形成了大量的碘苯。已发现部分添加引发剂是有益的,但是使用惰性气氛没有优势。尽管反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主要产生(E)-碘亚甲基内酯,但痕量的(Z)-异构体被分离。其他次要副产物可归因于中间乙烯基被溶剂捕获。已经开发了通过三甲基甲硅烷基取代的衍生物的氟离子甲硅烷基化来制备碘亚甲基内酯的另一种改进的途径。
    DOI:
    10.1016/0040-4020(95)0014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iodoalkylidene lactones from alkenes
    作者:Gerald Haaima、Mary-Jeanne Lynch、Anne Routledge、Rex T. Weavers
    DOI:10.1016/s0040-4020(01)85740-9
    日期:1993.1
    Alkenes are readily transformed into iodo acetylenic esters by addition of acetylenic acids in the presence of a source of iodonium ion. A subsequent free-radical cyclisation induced by dibenzoyl peroxide leads to (E)-iodoalkylidene butyrolactones.
    鎓离子源的存在下,通过添加炔酸,烯烃容易地转化为炔属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引起的随后的自由基环化导致(E)-亚烷基丁内酯。
  • Iodovinylidene lactone synthesis. Free radical cyclisation of iodoacetylenic esters
    作者:Gerald Haaima、Rex T. Weavers
    DOI:10.1016/0040-4039(88)85342-5
    日期:1988.1
    Propiolic acids add to alkenes in the presence of N-iodosuccinimide to give iodo acetylenic esters. These, on treatment with dibenzoyl peroxide, undergo cyclisation to yield (E)-iodovinylidene butyrolactones. Subsequent alkylation with lithium dimethylcuprate occurs by replacement of the iodine.
    在N-代琥珀酰亚胺的存在下,丙酸加成到烯烃中,得到炔基酯。在用过氧化二苯甲酰处理后,将它们环化以产生(E)-乙烯基丁内酯。随后通过取代而与二甲基二甲基碳酸进行烷基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