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bis-bromomethyl-1H-pyrrole 2,5-dicarboxylic acid 2-tert-butyl ester 5-ethyl ester | 492454-08-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bis-bromomethyl-1H-pyrrole 2,5-dicarboxylic acid 2-tert-butyl ester 5-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2-O-tert-butyl 5-O-ethyl 3,4-bis(bromomethyl)-1H-pyrrole-2,5-dicarboxylate
3,4-bis-bromomethyl-1H-pyrrole 2,5-dicarboxylic acid 2-tert-butyl ester 5-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492454-08-7
化学式
C14H19Br2NO4
mdl
——
分子量
425.117
InChiKey
ZPVCDEJFKAZPJ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06.8±50.0 °C(Predicted)
  • 密度:
    1.58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68.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水中高度稳定的自组装:离子对驱动的胍基羰基吡咯羧酸酯两性离子的二聚化
    摘要:
    描述了一种新型水溶性胍基羰基吡咯羧酸酯两性离子 2 的合成,并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自缔合。两性离子 2 形成极其稳定的 1:1 二聚体,通过广泛的氢键网络结合两个相互作用的离子对,如 ESI MS 和 X 射线结构测定所示。在不同的高极性溶剂中的 NMR 稀释研究表明,在 NMR 时间尺度上二聚反应很快,关联常数从 DMSO 中的估计 10(10) M(-1) 到水中的 170 M(-1) 不等。因此,仅基于迄今为止报道的静电相互作用,两性离子 2 属于最有效的自组装系统。此外,酰胺吡啶吡咯羧酸 10 被开发为两性离子 2 的中性类似物,它也以基本相同的氢键模式(根据 ESI MS 和 X 射线结构测定)二聚化,但缺乏离子相互作用。NMR 结合研究表明,10 的单独氢键中性二聚体仅在低极性有机溶剂中稳定(在 CDCl3 中 K > 10(4) M(-1) 但在 5% DMSO 中 <10 M(-1)
    DOI:
    10.1021/ja028485+
  • 作为产物:
    描述:
    3,4-dimethyl-1H-pyrrole 2,5-dicarboxylic acid 2-tert-butyl ester 5-ethyl ester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偶氮二异丁腈 作用下, 以 四氯化碳 为溶剂, 反应 2.5h, 以99%的产率得到3,4-bis-bromomethyl-1H-pyrrole 2,5-dicarboxylic acid 2-tert-butyl ester 5-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水中高度稳定的自组装:离子对驱动的胍基羰基吡咯羧酸酯两性离子的二聚化
    摘要:
    描述了一种新型水溶性胍基羰基吡咯羧酸酯两性离子 2 的合成,并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自缔合。两性离子 2 形成极其稳定的 1:1 二聚体,通过广泛的氢键网络结合两个相互作用的离子对,如 ESI MS 和 X 射线结构测定所示。在不同的高极性溶剂中的 NMR 稀释研究表明,在 NMR 时间尺度上二聚反应很快,关联常数从 DMSO 中的估计 10(10) M(-1) 到水中的 170 M(-1) 不等。因此,仅基于迄今为止报道的静电相互作用,两性离子 2 属于最有效的自组装系统。此外,酰胺吡啶吡咯羧酸 10 被开发为两性离子 2 的中性类似物,它也以基本相同的氢键模式(根据 ESI MS 和 X 射线结构测定)二聚化,但缺乏离子相互作用。NMR 结合研究表明,10 的单独氢键中性二聚体仅在低极性有机溶剂中稳定(在 CDCl3 中 K > 10(4) M(-1) 但在 5% DMSO 中 <10 M(-1)
    DOI:
    10.1021/ja02848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quence-Dependent Binding of Dipeptides by an Artificial Receptor in Water
    作者:Carsten Schmuck、Daniel Rupprecht、Wolfgang Wienand
    DOI:10.1002/chem.200600573
    日期:2006.12.13
    An artificial dipeptide receptor (1) was designed and observed to bind the deprotonated dipeptide Ac-D-Ala-D-Ala-OH in buffered water with K = 33,100 M(-1), whereas other dipeptides such as Ac-Gly-Gly-OH or Ac-D-Val-D-Val-OH were bound less efficiently, by factors of more than 10 (K < 3000 M(-1)). The efficient binding and the pronounced sequence selectivity are the result of a combination of strong
    设计并观察到人工二肽受体(1)与K = 33,100 M(-1)的缓冲中的去质子化二肽Ac-D-Ala-D-Ala-OH结合,而其他二肽例如Ac-Gly-Gly -OH或Ac-D-Val-D-Val-OH的结合效率较低,大于10的因子(K <3000 M(-1))。有效的结合和明显的序列选择性是强静电接触和区分大小的疏水相互作用结合的结果。为了提供这样的组合,将胍基碘羰基吡咯阳离子连接到新型的环三亚苄基取代的丙氨酸衍生物5上,以提供刚好足以结合甲基但不结合任何较大烷基链的疏水碗形空腔,从而导致受体偏爱丙氨酸至缬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