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propanoate | 113235-03-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propanoate
英文别名
——
methyl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propanoate化学式
CAS
113235-03-3
化学式
C14H18O4
mdl
——
分子量
250.295
InChiKey
FOEQULSMMFMYK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8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44.7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propanoat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1-prop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环胺和β-酮醛的氧化还原环化
    摘要:
    通过新的分子内氧化还原-曼尼希方法,可以容易地将1,2,3,4-四氢异喹啉和β-酮醛组装成苯并[ a ]喹啉嗪-2-酮衍生物。这些反应通过简单的乙酸促进,并被认为涉及偶氮甲亚胺作为反应性中间体。
    DOI:
    10.1021/acs.orglett.6b00151
  • 作为产物:
    描述:
    溴甲苯 在 sodium hydride 、 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26.0h, 生成 methyl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prop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环胺和β-酮醛的氧化还原环化
    摘要:
    通过新的分子内氧化还原-曼尼希方法,可以容易地将1,2,3,4-四氢异喹啉和β-酮醛组装成苯并[ a ]喹啉嗪-2-酮衍生物。这些反应通过简单的乙酸促进,并被认为涉及偶氮甲亚胺作为反应性中间体。
    DOI:
    10.1021/acs.orglett.6b001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xidative Carbon–Carbon Bond Forming Reaction via a 1,3-Dioxolan-2-ylium Cation
    作者:Yujiro Hayashi、Koji Wariishi、Teruaki Mukaiyama
    DOI:10.1246/cl.1987.1243
    日期:1987.7.5
    1,3-Dioxolan-2-ylium cations, derived from aldehyde ethylene acetals and trityl cation, react with ketene silyl acetals and enamines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β-keto esters and 1,3-diketones, respectively.
    1,3-Dioxolan-2-ylium 阳离子源自醛亚乙基缩醛和三苯甲基阳离子,与烯酮甲硅烷缩醛和烯胺反应分别生成相应的 β-酮酯和 1,3-二酮。
  • HAYASHI, YUJIRO;WARIISHI, KOJI;MUKAIYAMA, TERUAKI, CHEM. LETT.,(1987) N 7, 1243-1246
    作者:HAYASHI, YUJIRO、WARIISHI, KOJI、MUKAIYAMA, TERUAKI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