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cPyPy(propynylperylene)-β-PyPy-β-Dp | 1093620-4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cPyPy(propynylperylene)-β-PyPy-β-Dp
英文别名
4-acetamido-N-[5-[[3-[[5-[[5-[[3-[3-(dimethylamino)propylamino]-3-oxopropyl]carbamoyl]-1-methylpyrrol-3-yl]carbamoyl]-1-methylpyrrol-3-yl]amino]-3-oxopropyl]carbamoyl]-1-(3-perylen-3-ylprop-2-ynyl)pyrrol-3-yl]-1-methylpyrrole-2-carboxamide
AcPyPy(propynylperylene)-β-PyPy-β-Dp化学式
CAS
1093620-47-3
化学式
C59H60N12O7
mdl
——
分子量
1049.2
InChiKey
GVBGBYFCFBHDI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
  • 重原子数:
    78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4
  • 拓扑面积:
    227
  • 氢给体数:
    7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AcPyPy(propynyl)-β-PyPy-β-Dp 、 3-溴芘copper(l) iodide四(三苯基膦)钯三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0.2 mg的产率得到AcPyPy(propynylperylene)-β-PyPy-β-Dp
    参考文献:
    名称:
    ylene共轭吡咯聚酰胺,作为序列特异性荧光探针。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Per共轭吡咯(Py)-聚酰胺2,它使用Fmoc固相合成以及随后的与3-溴per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进行合成。有趣的是,缀合物2在313 nm的照射下不会在水中发光,而是在存在目标双链(ds)DNA的情况下开启,并随着DNA浓度的增加而显示出强发光,特别是通过与目标端粒序列的结合重要的是,激发光谱2清楚地表明聚酰胺中的Py和咪唑(Im)部分有效地使per部分敏感,从而引起荧光发射。能量将从Py部分转移至the。因此,筛选per共轭物将使我们能够开发出新颖的“
    DOI:
    10.1016/j.bmc.2008.09.0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erylene-conjugated pyrrole polyamide as a sequence-specific fluorescent probe
    作者:Jun Fujimoto、Toshikazu Bando、Masafumi Minoshima、Gengo Kashiwazaki、Shigeki Nishijima、Ken-ichi Shinohara、Hiroshi Sugiyama
    DOI:10.1016/j.bmc.2008.09.073
    日期:2008.11
    Perylene-conjugated pyrrole (Py)-polyamide 2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using the Fmoc solid-phase synthesis and a subsequent Sonogashira coupling reaction with 3-bromoperylene. Interestingly, conjugate 2 did not luminesce in water at 313 nm irradiation but was turned on in the presence of target double-stranded (ds) DNA, and showed strong emission with increasing DNA concentration, in particularly
    设计并合成了Per共轭吡咯(Py)-聚酰胺2,它使用Fmoc固相合成以及随后的与3-溴per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进行合成。有趣的是,缀合物2在313 nm的照射下不会在水中发光,而是在存在目标双链(ds)DNA的情况下开启,并随着DNA浓度的增加而显示出强发光,特别是通过与目标端粒序列的结合重要的是,激发光谱2清楚地表明聚酰胺中的Py和咪唑(Im)部分有效地使per部分敏感,从而引起荧光发射。能量将从Py部分转移至the。因此,筛选per共轭物将使我们能够开发出新颖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