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回流环己烷中,16β-ent-17-Kauranol(1a)、相应的C-19酯(1b)和16β,17-Phyllocladanol(2)与四乙酸铅-碘反应,主要发生在C-11的分子内攻击。因此,1a主要产生11-烯-17-醇(3a)和11β-碘-12β,17-醚(4a),以及少量的9,11-烯-12β,17-醚(5)、11β,17-醚(6a)和由于在C-12处发生攻击而产生的12β,17-醚(7)。Phyllocladanol 2生成了11β,17-醚(8)和9,11-烯-12β,17-醚(9)。将结构6a、7和8归因于它们与四氧化二铑的转化为相应的内酯,即10、11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