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cyano-2-(1,1,2,2,-tetrafluoroethyl)-6,7-difluoro-4-oxo-1,4-dihydroquinoline | 183274-1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cyano-2-(1,1,2,2,-tetrafluoroethyl)-6,7-difluoro-4-oxo-1,4-dihydroquinoline
英文别名
6,7-difluoro-4-oxo-2-(1,1,2,2-tetrafluoroethyl)-1H-quinoline-3-carbonitrile
3-cyano-2-(1,1,2,2,-tetrafluoroethyl)-6,7-difluoro-4-oxo-1,4-dihydroquinoline化学式
CAS
183274-17-1
化学式
C12H4F6N2O
mdl
——
分子量
306.167
InChiKey
QSDWURSBNPQJR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03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56.65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riethyloxonium fluoroborate 、 3-cyano-2-(1,1,2,2,-tetrafluoroethyl)-6,7-difluoro-4-oxo-1,4-dihydroquinoline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82%的产率得到6,7-difluoro-2-(1,1,2,2-tetrafluoroethyl)-3-cyano-4-ethoxy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2-氟烷基-6,7-二氟喹诺酮-3-羧酸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1 7 ] 在抗菌化学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高抗菌活性和广谱作用解释了研究人员对合成具有修饰结构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能够抑制 DNA 促旋酶的新型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兴趣 [8]。在氟喹诺酮-3 羧酸的众多衍生物中,大多数属于 7-哌嗪基取代的喹诺酮,在 1、5 和 8 位具有各种取代基 [3 5]。在喹诺酮系统中,将取代基引入 2 位或杂环的 [a] 环合很少受到关注。然而,有一些证据表明这种方法也可能是卓有成效的 [4]。本文致力于合成2-氟烷基-6,在用于获得氟喹诺酮系列抗菌化合物的方案中作为关键中间体的 7 二氟喹诺酮类。为获得 2-氟烷基-6,7-二氟喹诺酮类药物提出的方法是基于 3,4-二氟苯胺 (I) 与聚(氟代烷烃羧酸)酸酐的酰化,然后将所得苯胺(IIa、IIb)转化为在五氯化磷的帮助下,亚氨基氯化物(IIla,IIIb)。在氢化钠存在下将亚氨基氯化物I
    DOI:
    10.1007/bf02334642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2-氟烷基-6,7-二氟喹诺酮-3-羧酸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1 7 ] 在抗菌化学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高抗菌活性和广谱作用解释了研究人员对合成具有修饰结构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能够抑制 DNA 促旋酶的新型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兴趣 [8]。在氟喹诺酮-3 羧酸的众多衍生物中,大多数属于 7-哌嗪基取代的喹诺酮,在 1、5 和 8 位具有各种取代基 [3 5]。在喹诺酮系统中,将取代基引入 2 位或杂环的 [a] 环合很少受到关注。然而,有一些证据表明这种方法也可能是卓有成效的 [4]。本文致力于合成2-氟烷基-6,在用于获得氟喹诺酮系列抗菌化合物的方案中作为关键中间体的 7 二氟喹诺酮类。为获得 2-氟烷基-6,7-二氟喹诺酮类药物提出的方法是基于 3,4-二氟苯胺 (I) 与聚(氟代烷烃羧酸)酸酐的酰化,然后将所得苯胺(IIa、IIb)转化为在五氯化磷的帮助下,亚氨基氯化物(IIla,IIIb)。在氢化钠存在下将亚氨基氯化物I
    DOI:
    10.1007/bf0233464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