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2,3,4-tri-O-benzoyl-α-L-rhamnopyranosyl-(1→3)-6-O-acetyl-2-O-benzoyl-4-O-benzyl-β-D-glucopyranosyl)-(1→3)-2-azido-6-O-benzyl-2-deoxy-α-D-galactopyranoside | 1402224-2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2,3,4-tri-O-benzoyl-α-L-rhamnopyranosyl-(1→3)-6-O-acetyl-2-O-benzoyl-4-O-benzyl-β-D-glucopyranosyl)-(1→3)-2-azido-6-O-benzyl-2-deoxy-α-D-galact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2S,3S,4R,5R,6S)-6-[(2R,3R,4S,5R,6R)-2-(acetyloxymethyl)-6-[(2S,3R,4R,5R,6R)-3-azido-5-hydroxy-2-methoxy-6-(phenylmethoxymethyl)oxan-4-yl]oxy-5-benzoyloxy-3-phenylmethoxyoxan-4-yl]oxy-4,5-dibenzoyloxy-2-methyloxan-3-yl] benzoate
methyl (2,3,4-tri-O-benzoyl-α-L-rhamnopyranosyl-(1→3)-6-O-acetyl-2-O-benzoyl-4-O-benzyl-β-D-glucopyranosyl)-(1→3)-2-azido-6-O-benzyl-2-deoxy-α-D-galact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1402224-21-8
化学式
C63H63N3O19
mdl
——
分子量
1166.2
InChiKey
NVIVVBCVPFYQII-KNZTVIC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3
  • 重原子数:
    85
  • 可旋转键数:
    28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5
  • 拓扑面积:
    240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O-(6-O-benzoyl-2,3,4-tri-O-benzyl-D-glucopyranosyl) N-phenyltrifluoroacetimidate 、 methyl (2,3,4-tri-O-benzoyl-α-L-rhamnopyranosyl-(1→3)-6-O-acetyl-2-O-benzoyl-4-O-benzyl-β-D-glucopyranosyl)-(1→3)-2-azido-6-O-benzyl-2-deoxy-α-D-galactopyranoside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5h, 以9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对应于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外核心区糖型II的五糖的合成
    摘要:
    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由负责合成膜蛋白的基因突变(称为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剂(CFTR))引起的。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抗性与CFTR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但是,这些特性尚未明确地与CFTR作为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通道的已知作用相关联。实际上,数据表明CFTR是铜绿假单胞菌的上皮细胞受体,其CFTR与细菌脂多糖(LPS)的外部核心区域的寡糖结合,其中已经鉴定出两种不同的糖型。结合导致有效的先天免疫,以清除具有野生型CFTR的个体中的这种病原体。为了揭示通过这种相互作用消除细菌的分子基础,进行了相应于铜绿假单胞菌LPS核心区域的两种糖型的五糖的合成。在这里,我们报告糖型II的合成。像糖型I一样,它被制备成三个五糖,在半乳糖胺部分带有天然存在的N-丙氨酰基和N-乙酰基取代基,以及非天然的N-乙酰丙氨酸,以揭示氨基在丙氨酰基取代基中的作用。合成的关键特征是两个α-葡糖基化,其中在
    DOI:
    10.1016/j.carres.2012.07.01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对应于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外核心区糖型II的五糖的合成
    摘要:
    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由负责合成膜蛋白的基因突变(称为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剂(CFTR))引起的。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抗性与CFTR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但是,这些特性尚未明确地与CFTR作为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通道的已知作用相关联。实际上,数据表明CFTR是铜绿假单胞菌的上皮细胞受体,其CFTR与细菌脂多糖(LPS)的外部核心区域的寡糖结合,其中已经鉴定出两种不同的糖型。结合导致有效的先天免疫,以清除具有野生型CFTR的个体中的这种病原体。为了揭示通过这种相互作用消除细菌的分子基础,进行了相应于铜绿假单胞菌LPS核心区域的两种糖型的五糖的合成。在这里,我们报告糖型II的合成。像糖型I一样,它被制备成三个五糖,在半乳糖胺部分带有天然存在的N-丙氨酰基和N-乙酰基取代基,以及非天然的N-乙酰丙氨酸,以揭示氨基在丙氨酰基取代基中的作用。合成的关键特征是两个α-葡糖基化,其中在
    DOI:
    10.1016/j.carres.2012.07.01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