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aR,6aR,10aR)-3a,6,6a,7,8,9,10,10a-octahydro-10a-hydroxy-3a-methoxybenz[e]azulen-2(3H)-one | 262598-0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aR,6aR,10aR)-3a,6,6a,7,8,9,10,10a-octahydro-10a-hydroxy-3a-methoxybenz[e]azulen-2(3H)-one
英文别名
(3aR,6aR,10aR)-10a-hydroxy-3a-methoxy-6,6a,7,8,9,10-hexahydro-3H-benzo[e]azulen-2-one
(3aR,6aR,10aR)-3a,6,6a,7,8,9,10,10a-octahydro-10a-hydroxy-3a-methoxybenz[e]azulen-2(3H)-one化学式
CAS
262598-01-6
化学式
C15H20O3
mdl
——
分子量
248.322
InChiKey
JRBXVQCSSUWDBS-BYCMXAR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46.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aR,6aR,10aR)-3a,6,6a,7,8,9,10,10a-octahydro-10a-hydroxy-3a-methoxybenz[e]azulen-2(3H)-one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61%的产率得到(3aS,6aR,10aR)-3a-(1-Methoxy-vinyl)-3,3a,6,6a,7,8,9,10-octahydro-1-oxa-cyclopenta[d]naphthale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4-Methoxy-4-vinyl-2-cyclopentenones 在三环和四环骨架中的深层光化学重排倾向
    摘要:
    已在两种溶剂中检查了一组选定的高度对映体富集的三环和四环 2-环戊烯酮的激发态行为。通过涉及环戊烯基溴 12 与几个手性酮偶联,然后进行脱甲硅烷基化、高钌酸氧化和闭环复分解反应的收敛途径制备,反应物可以方便地通过石英照射。升级到三重态后,如果连接到 C4 的双键未饱和,则可能会生成环丙基羰基双自由基中间体。已观察到四种途径起作用,之前在相当不同的条件下仅观察到其中一种。新的光重排包括非诺里分裂成乙烯酮,产生螺环中间体,在四元环的分子内断裂之前,环扩展为环丁基。在后一种情况下,形成氢化茚酮衍生物。在大多数示例中,公...
    DOI:
    10.1021/ja001813q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4-Methoxy-4-vinyl-2-cyclopentenones 在三环和四环骨架中的深层光化学重排倾向
    摘要:
    已在两种溶剂中检查了一组选定的高度对映体富集的三环和四环 2-环戊烯酮的激发态行为。通过涉及环戊烯基溴 12 与几个手性酮偶联,然后进行脱甲硅烷基化、高钌酸氧化和闭环复分解反应的收敛途径制备,反应物可以方便地通过石英照射。升级到三重态后,如果连接到 C4 的双键未饱和,则可能会生成环丙基羰基双自由基中间体。已观察到四种途径起作用,之前在相当不同的条件下仅观察到其中一种。新的光重排包括非诺里分裂成乙烯酮,产生螺环中间体,在四元环的分子内断裂之前,环扩展为环丁基。在后一种情况下,形成氢化茚酮衍生物。在大多数示例中,公...
    DOI:
    10.1021/ja001813q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Photorearrangements of 2-Cyclopentenones. The Genesis and Fate of Cyclopropylcarbinyl Biradical Intermediates
    作者:Leo A. Paquette、Zhong Zhao、Fabrice Gallou、Jian Liu
    DOI:10.1021/ja994081e
    日期:2000.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