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u(I)(1,10-phenanthroline)(1-aminocyclopropane carboxylate)] | 1029057-2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u(I)(1,10-phenanthroline)(1-aminocyclopropane 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
[Cu(I)(1,10-phenanthroline)(1-aminocyclopropane 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029057-27-9
化学式
C16H14CuN3O2
mdl
——
分子量
343.852
InChiKey
JFVXRPBOOOONOP-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Cu(II)-ACC络合物和过氧化氢鉴定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转化为乙烯的铜(I)中间体。
    摘要:
    使用2,2'-联吡啶,1,10-菲咯啉和2-甲基吡啶胺配体制备了几种具有ACC(= 1-氨基环丙烷羧酸)或AIB(=氨基异丁酸)的Cu(II)配合物:[Cu(2, 2'-联吡啶)(ACC)(H2O)](ClO4)(1a),[Cu(1,10-菲咯啉)(ACC)](ClO4)(2a),[Cu(2-picolylamine)(ACC)] (ClO4)(3a)和[Cu(2,2'-联吡啶)(AIB)(H2O)](ClO4)(1b)。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对所有配合物进行表征。Cu(II)-ACC络合物能够在过氧化氢存在下以“ ACC-氧化酶样”活性将结合的ACC部分转化为乙烯。为了使H2O2脱质子化,以获得最佳活性,必须使用几当量的碱。双氧的存在降低了铜(II)配合物将ACC转化为乙烯的产率。在Cu(II)-ACC络合物与H2O2反应的过程中,检测到棕色物质(EPR沉默和λ最大约435 nm),并表征为
    DOI:
    10.1021/ic702303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