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Fluoro-4-methoxy-biphenyl-3-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 64465-7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Fluoro-4-methoxy-biphenyl-3-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methyl 5-(4-fluorophenyl)-2-methoxybenzoate
4'-Fluoro-4-methoxy-biphenyl-3-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64465-74-3
化学式
C15H13FO3
mdl
——
分子量
260.265
InChiKey
SIFRZSLQSAPHE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86.5±37.0 °C(Predicted)
  • 密度:
    1.17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9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35.5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Fluoro-4-methoxy-biphenyl-3-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在 lithium hydroxide 、 三溴化硼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8.0h, 生成 4-氟-4-羟基-联苯-3-羧酸
    参考文献:
    名称:
    Diflunisal类似物稳定运甲状腺素蛋白的天然状态。有效抑制淀粉样蛋白生成。
    摘要:
    合成了FDA批准的非甾体抗炎药diflunisal的类似物,并将其评估为转甲状腺素蛋白(TTR)聚集(包括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形成)的抑制剂。对于26种化合物观察到高抑制活性。其中,八种在人血浆中对TTR表现出优异的结合选择性(结合化学计量比> 0.50,每个TTR四聚体理论上最多结合有2.0种抑制剂)。生物物理研究表明,这八种抑制剂可在168小时的时间内显着减慢四聚体的解离(淀粉样蛋白生成的速率决定步骤)。这似乎是通过基态稳定化来实现的,这提高了四聚体解离的动力学势垒。这八种抑制剂对WT TTR的动力学稳定作用进一步得到证实,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形成的速率随抑制剂浓度(pH 4.4)的增加而降低。TTR.18(2)和TTR.20(2)配合物的X射线共晶体结构揭示了18和20在TTR结合位点以相反的方向结合。将氟从18的间位移至20的邻位可逆转结合方向,使20的亲水性芳环在外部结合袋中取向,其中羧
    DOI:
    10.1021/jm030347n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Diflunisal类似物稳定运甲状腺素蛋白的天然状态。有效抑制淀粉样蛋白生成。
    摘要:
    合成了FDA批准的非甾体抗炎药diflunisal的类似物,并将其评估为转甲状腺素蛋白(TTR)聚集(包括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形成)的抑制剂。对于26种化合物观察到高抑制活性。其中,八种在人血浆中对TTR表现出优异的结合选择性(结合化学计量比> 0.50,每个TTR四聚体理论上最多结合有2.0种抑制剂)。生物物理研究表明,这八种抑制剂可在168小时的时间内显着减慢四聚体的解离(淀粉样蛋白生成的速率决定步骤)。这似乎是通过基态稳定化来实现的,这提高了四聚体解离的动力学势垒。这八种抑制剂对WT TTR的动力学稳定作用进一步得到证实,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形成的速率随抑制剂浓度(pH 4.4)的增加而降低。TTR.18(2)和TTR.20(2)配合物的X射线共晶体结构揭示了18和20在TTR结合位点以相反的方向结合。将氟从18的间位移至20的邻位可逆转结合方向,使20的亲水性芳环在外部结合袋中取向,其中羧
    DOI:
    10.1021/jm030347n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old-Catalyzed Direct Arylation
    作者:Liam T. Ball、Guy C. Lloyd-Jones、Christopher A. Russell
    DOI:10.1126/science.1225709
    日期:2012.9.28
    Gently Coupled Linked aryl rings are found in a broad range of commercial chemical products. Currently, the most versatile synthetic route to this motif involves cross-coupling of one ring with a halide substituent to another ring with a boron or metal-based substituent. Recent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one or both of these activating substituents, but for the most part, the
    温和偶联的芳环广泛存在于各种商业化学产品中。目前,该基序最通用的合成途径包括将一个带有卤化物取代基的环与另一个带有属基取代基的环交叉偶联。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消除对这些活化取代基中的一个或两个的需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新兴方法需要高温和高浓度的一种偶联伙伴。球等。(p. 1644) 现在提出了一种催化剂,它可以在室温下以相当的浓度将甲硅烷基活化的芳烃与未活化的芳烃偶联。催化剂可以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将芳环连接在一起。联芳基(两个直接相连的芳环,Ar1-Ar2)是药物、农用化学品、和有机材料。目前建立 Ar1-Ar2 键的方法主要是芳基卤化物 (Ar1-X) 与芳基属化合物 (Ar2-M) 的交叉偶联。我们报告说,在 1 至 2 摩尔百分比的催化剂和温和氧化剂的存在下,范围广泛的芳烃 (Ar1-H) 通过芳基硅烷 (Ar2-SiMe3) 进行位点选择性芳基化以生成联芳基化合物 (Ar1-H)。
  •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of Aryl Halides with Tin(II) Acetate to Generate Arylstannane(IV) Reagents
    作者:Artem A. Zemtsov、Vyacheslav I. Supranovich、Vitalij V. Levin、Alexander D. Dilman
    DOI:10.1021/acscatal.3c03626
    日期:2023.10.6
    Aromatic organotin(IV) compounds are a valuable class of reagents widely used in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However, the toxicity of the most popular tributyl-substituted arylstannanes, combined with complicated methods for their synthesis, imposes serious limitations. Herein, we report an approach to accessing aryl organotin(IV) reagents directly from aryl halides and cheap inorganic tin(II) acetate
    芳香族有机锡(IV)化合物是一类广泛用于交叉偶联反应的有价值的试剂。然而,最常用的三丁基取代的芳基烷的毒性,加上其合成方法复杂,造成了严重的限制。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直接从芳基卤化物和廉价的无机乙酸(II)中获取芳基有机锡(IV)试剂的方法。(II)插入碳-卤键是在光催化条件下进行的,并通过生成芳基自由基进行。所得有机锡试剂可直接用于 Migita-Kosugi-Stille 交叉偶联,也可通过用丁基溴化锌处理转化为常规三丁基锡化合物。
  • Light-induced Pd catalyst enables C(sp2)–C(sp2) cross-electrophile coupling bypassing the demand for transmetalation
    作者:Sudip Maiti、Pintu Ghosh、Dineshkumar Raja、Sudev Ghosh、Sagnik Chatterjee、Velayudham Sankar、Sayan Roy、Goutam Kumar Lahiri、Debabrata Maiti
    DOI:10.1038/s41929-024-01109-4
    日期:——
    versatile too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etero)biaryl scaffolds. However, the cross-electrophile coupling using abundant (hetero)aryl halides and pseudohalide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particular, a robust and general method for the cross-electrophile coupling would allow unparalleled entry into the vast collect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tructurally diverse (hetero)aryl halides and pseudohalides
    过渡属催化交叉偶联是构建(杂)联芳基支架的通用工具。然而,使用丰富的(杂)芳基卤化物和拟卤化物的交叉亲电子偶联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用于交叉亲电子偶联的稳健且通用的方法将允许无与伦比地进入大量市售的、结构多样的(杂)芳基卤化物和拟卤化物作为偶联伙伴。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一种配体控制的可见光驱动的单属交叉亲电子试剂偶联平台,其中双催化循环的协同操作根据键解离焓来区分亲电子试剂。该方法温和且具有选择性,对多种官能团和具有挑战性的杂芳基显示出功效。通过各种药物的(杂)联芳核心的合成和肽的多样化,揭示了这种转化的力量。该技术绕过了传统的属转移步骤,为(杂)芳基卤化物和拟卤化物的交叉亲电子偶联提供了通用策略。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