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ans-4-Phenyl-1-cyanocyclohexanol | 251324-8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ans-4-Phenyl-1-cyanocyclohexanol
英文别名
——
trans-4-Phenyl-1-cyanocyclohexanol化学式
CAS
251324-87-5
化学式
C13H15NO
mdl
——
分子量
201.268
InChiKey
ROWBHDYTWCPXNC-BETUJISG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
  • 拓扑面积:
    44.02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rans-4-Phenyl-1-cyanocyclohexanol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生成 trans-1-Hydroxy-4c-phenyl-cyclohexylmethylamin
    参考文献:
    名称:
    De Meglio, Farmaco, Edizione Scientifica, 1970, vol. 25, # 12, p. 920 - 938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氢氰酸4-苯基环己酮 在 hydroxynitrile lyase from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作用下, 以 异丙醚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trans-4-Phenyl-1-cyanocyclohex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Hydroxynitrile lyase-catalyzed addition of HCN to 4-substituted cyclohexanones: stereoselective preparation of tetronic acids
    摘要:
    在4-烷基环己酮1中加入HCN生成腈醇2,这个反应会受到羟基腈酰酶(HNLs)的强烈催化。使用来自苦杏仁的PaHNL,反应主要发生顺式加成,生成顺-2。使用来自木薯的MeHNL,顺式加成优先生成顺-2。对于4-取代基较大的环己酮,顺式选择性几乎是定量的。在HNL催化下,HCN加成到4-烷氧基环己酮3a-g中时,立体选择性的结果与前者相当。相反,在HNL催化下,HCN加成到4-烷酰氧基环己酮3h-k中时,立体选择性非常差。将顺-4-丙基环己酮腈醇(2c)转化为相应的顺-螺四氢酸7时,不会发生任何异构化。关键词:酶、羟基腈酰酶、环己酮、腈醇、顺/反-立体选择性。
    DOI:
    10.1139/v02-08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is–trans Selectivity of Enzyme-Catalyzed Additions to 4-Substituted Cyclohexanones—Correlation with the Prelog/Ringold Model of Enzymatic Hydrogenation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 Part 44.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Degussa AG. We thank Dr. B. Miehlich for modeling calculations and Dr. A. Baro for assistance in preparing the manuscript. Part 43: F. Effenberger, S. Oßwald, Tetrahedron: Asymmetry 2001, 12, 2581–2587.
    作者:Franz Effenberger、Jürgen Roos、Christoph Kobler
    DOI:10.1002/1521-3773(20020603)41:11<1876::aid-anie1876>3.0.co;2-1
    日期:2002.6.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