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methoxycarbonyl-1-methoxycarbonylmethyl-2-oxocyclopentane | 93108-24-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methoxycarbonyl-1-methoxycarbonylmethyl-2-oxocyclopentane
英文别名
methyl 1-methoxycarbonyl-2-oxocyclopent-1-ylacetate;(1-methoxycarbonyl-2-oxo-cyclopentyl)-acetic acid methyl ester;(1-Methoxycarbonyl-2-oxo-cyclopentyl)-essigsaeure-methylester;methyl 1-(2-methoxy-2-oxoethyl)-2-oxocyclopentane-1-carboxylate
1-methoxycarbonyl-1-methoxycarbonylmethyl-2-oxocyclopentane化学式
CAS
93108-24-8
化学式
C10H14O5
mdl
——
分子量
214.218
InChiKey
HDECEJAHMJKOD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88.9±25.0 °C(Predicted)
  • 密度:
    1?+-.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6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
  • 拓扑面积:
    69.6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es of (±)- and (+)-Sorgolactone, the Germination Stimulant fromSorghum bicolor
    作者:Junichi Matsui、Masahiko Bando、Masaru Kido、Yasutomo Takeuchi、Kenji Mori
    DOI:10.1002/(sici)1099-0690(199909)1999:9<2183::aid-ejoc2183>3.0.co;2-4
    日期:1999.9
    Syntheses of (±)-2a, the racemate of the structure proposed for sorgolactone, and its three racemic stereoisomers have been accomplished with confirmation of the stereostructures of the intermediate (±)-10 and the final product (±)-2a by X-ray analysis. Its optically active form, (3aR,8S,8bS,2′R)-(+)-2a, has also been prepared from (S)-()-citronellal by employing radical cyclization of 18 to 19 as
    (±)-2a 是山梨内酯结构的外消旋体及其三种外消旋立体异构体的合成,中间体 (±)-10 和最终产物 (±)-2a 的立体结构已通过 X- 确认射线分析。其旋光形式 (3aR,8S,8bS,2'R)-(+)-2a 也由 (S)-(-)-香茅醛通过采用 18 至 19 的自由基环化作为关键步骤制备。将合成产品的光谱特性与天然山梨内酯的光谱特性进行比较。使用三叶草 (Orobanche minor) 种子的生物测定表明,所有立体异构体都强烈刺激它们的发芽。
  • Koetz,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06, vol. 350, p. 241
    作者:Koetz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