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4-fluorobenzoyl)-4-bromopiperidine | 1082786-2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4-fluorobenzoyl)-4-bromopiperidine
英文别名
(4-bromopiperidin-1-yl)(4-fluorophenyl)methanone;(4-fluorophenyl)(4-bromopiperidin-1-yl)methanone;(4-Bromopiperidin-1-yl)-(4-fluorophenyl)methanone
N-(4-fluorobenzoyl)-4-bromopiperidine化学式
CAS
1082786-23-9
化学式
C12H13BrFNO
mdl
——
分子量
286.144
InChiKey
YUYNJOSEKRCAO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85.7±37.0 °C(Predicted)
  • 密度:
    1.481±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4-fluorobenzoyl)-4-bromopiperidine双(二氧化硫)-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加合物三(三甲基硅烷基)硅烷醇potassium carbonate 、 Selectfluor 、 [Ir(dF(CF3)ppy)2(dtbbpy)]PF6 作用下, 以 甲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9.0h, 生成 1-(4-fluorobenzoyl)piperidine-4-sulfonyl flu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光氧化还原催化和流动化学从烷基溴和醇制备烷基磺酰氟的温和策略
    摘要:
    容易获得含有磺酰氟基团的富含sp 3的支架仍然受到限制。在此,我们描述了一种温和且可扩展的策略,利用光氧化还原催化从容易获得的烷基溴和醇制备烷基磺酰氟。该方法基于卤素原子转移(XAT),然后是SO 2捕获和氟化。该方法的特点是条件温和,能够快速获得高价值衍生物,并且已使用连续搅拌釜级联反应器将产量扩大至 5 g。
    DOI:
    10.1021/acs.orglett.4c01216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氟苯甲酸咪唑氯化亚砜三乙胺N,N-二甲基甲酰胺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N-(4-fluorobenzoyl)-4-bromopipe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镍催化未活化烷基卤与烯丙基碳酸酯的还原烯丙基化
    摘要:
    两个亲电试剂的博弈:在环境无害的Zn还原剂存在下,使用催化性Ni物种可以连接两个部分带正电的sp 3碳原子,从而提供烯丙基化的烷烃(请参见方案)。这种前所未有的方法使各种未活化的烷基卤化物和取代的烯丙基碳酸酯能够选择性地以良好至极佳的收率选择性提供E-烯烃。
    DOI:
    10.1002/chem.20110298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Kinetics of a Ni/Ir-Photocatalyzed Coupling of ArBr with RBr: Intermediacy of ArNi<sup>II</sup>(L)Br and Rate/Selectivity Factors
    作者:Yael Ben-Tal、Guy C. Lloyd-Jones
    DOI:10.1021/jacs.2c06831
    日期:2022.8.24
    coupling of an aryl bromide (ArBr) with an alkyl bromide (RBr) has been analyzed using in situ LED-19F NMR spectroscopy. Four components (light, [ArBr], [Ni], [Ir]) are found to control the rate of ArBr consumption, but not the product selectivity, while two components ([(TMS)3SiH], [RBr]) independently control the product selectivity, but not the rate. A major resting state of nickel has been identified
    已经使用原位LED - 19 F NMR 光谱分析了芳基化物 (ArBr) 与烷基化物 (RBr) 的 Ni/Ir 光催化偶联。发现有四种成分(光、[ArBr]、[Ni]、[Ir])可以控制 ArBr 的消耗速率,但不能控制产品的选择性,而两种成分([(TMS) 3 SiH]、[RBr])独立控制产品的选择性,而不是速率。的主要静止状态已被确定为 ArNi II (L)Br,而13C-同位素夹带用于表明配合物经过 Ir 光催化转化为产物(Ar-R、Ar-H、Ar-溶剂)与 ArBr 的释放竞争。一系列相互竞争的吸收和猝灭效应导致 Ir 和 Ni 催化剂负载量与反应速率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Ir/Ni Beer-Lambert 吸收曲线的差异允许通过使用更短波长的光源来增加速率,而不会影响选择性。该过程的最小动力学模型允许模拟反应并为在实验室中优化这些过程提供见解。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