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又称胆钙化醇,是维生素D的一种,被证明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真正活性形式。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10种,但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胆钙化醇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主要调节体内的钙磷代谢。它可通过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光照射下转化而来。
化学性质白色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熔点84~88℃,比旋光度αD20=+105°~+112°。极易溶于氯仿,易溶于乙醇、乙醚、环己烷和丙酮,微溶于植物油,不溶于水。耐热性好,但对光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
生产方法维生素D3自然存在于肝、奶和蛋黄中,工业上的生产方法是先从植物油或酵母中提取人体不能吸收的7-脱氢胆固醇,再将其溶液于氯仿或环己烷后,在石英玻璃烧瓶中用紫外线照射转化成维生素D3。也可将7-脱氢胆固醇溶于乙醇,用紫外光照射开环,反应液浓缩、冷冻、过滤,滤液通氮减压浓缩至干,得粗维生素D3液,再经精制而得。
用途 防治疾病维生素D3能保持钙和磷的代谢正常,促进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缺乏时,儿童易得佝偻病,成人则得骨软化病。
作为营养增补剂,可用于液体奶、人造奶油、乳制品和婴幼儿食品中。
维生素D3通过受体起作用,该受体是具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大家庭的一员,调控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具有抗增殖、抗转移效果。
化学性质极易溶于氯仿,易溶于乙醇、乙醚、环己烷和丙酮,微溶于植物油,不溶于水。耐热性好,但对光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猪对维生素D2和D3的利用率是同等的,但禽类对维生素D2的利用率仅为D3的1/40-1/30。用量为1000-1500IU/kg。
日本使用在日本,维生素D主要应用于医药、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领域,其中医药占30%,饲料添加剂占65%,食品添加剂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