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Z)-3-Hydroxy-but-2-enoic acid isopropyl ester | 54565-0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Z)-3-Hydroxy-but-2-enoic acid isopropyl ester
英文别名
propan-2-yl 3-hydroxybut-2-enoate
(Z)-3-Hydroxy-but-2-enoic acid isopropyl ester化学式
CAS
54565-07-0
化学式
C7H12O3
mdl
——
分子量
144.17
InChiKey
ZNFAKZVVPSSMD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04.5±32.0 °C(Predicted)
  • 密度:
    1.03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0.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46.5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Z)-3-Hydroxy-but-2-enoic acid isopropyl ester2-氨基-5-氟苯硫酚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0.33h, 以60%的产率得到isopropyl 7-fluoro-3-methyl-4H-1,4-benzothiazine-2-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新型 4H-1、4-苯并噻嗪及其砜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和体外抗菌评估
    摘要:
    摘要 近年来,新型 4H-1,4-苯并噻嗪及其砜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学评价因其药用和工业重要性而获得发展。我们的研究集中在新抗菌剂的设计和合成上,为此目的合成了一系列新型 4H-1,4-苯并噻嗪及其砜衍生物,并对具有代表性的革兰氏菌群进行了体外抗菌评估。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菌株和选定的真菌物种。报道的 4H-1,4-苯并噻嗪是通过缩合然后将取代的 2-氨基苯硫醇与含有活性亚甲基的化合物氧化环化来制备的。据信反应是通过烯氨基酮系统的中介进行的。砜衍生物是通过在冰醋酸中使用 30% 过氧化氢氧化 4H-1,4-苯并噻嗪来合成的。通过光谱和元素研究进行结构测定。
    DOI:
    10.1515/hc-2012-0163
  • 作为产物:
    描述:
    丁-1-烯-1,3-二酮异丙醇 以82%的产率得到(Z)-3-Hydroxy-but-2-enoic acid isoprop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碳酸钠作为生成乙炔酮的固相试剂
    摘要:
    3-氧代丁酰氯(14)的甲苯溶液与Na 2 CO 3在催化量的三乙胺的存在下,在-78°C下反应,生成乙酰基乙烯酮(2)溶液,将其二聚体分离出来。乙炔酮(2)被2-丙酮,2-丙醇和乙基乙烯基醚捕集。
    DOI:
    10.1016/j.tetlet.2009.01.0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Quinoline-2-carboimine copper complex immobilized on amine functionalized silica coated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a novel and magnetically retrievable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carbamates via C–H activation of formamides
    作者:R. K. Sharma、Sriparna Dutta、Shivani Sharma
    DOI:10.1039/c4dt03236e
    日期:——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of a highly efficient and magnetically retrievable catalytic system (Cu-2QC@Am-SiO2@Fe3O4) through the covalent immobilization of quinoline-2-carboxaldehyde (2QC) on an amine functionalized silica coated ferrite nanosupport followed by metallation with copper acet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nanomaterial has been confirmed using various
    在本研究中,我们报告了一种高效且可磁回收的催化体系(Cu-2QC @ Am-SiO 2 @Fe 3 O 4)的合成)通过将喹啉-2-甲醛(2QC)共价固定在胺官能化的二氧化硅包覆的氧体纳米载体上,然后用乙酸属化。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结构已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技术得到了证实,例如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法(EDS),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和振动样品磁强法(VSM)。所得的纳米催化剂在工业和药学上重要的氨基甲酸酯的合成中显示出显着的催化功效。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C–H活化甲酰胺。本方法的最重要的属性是催化剂可以简单地通过外部磁力来回收并重复使用几次而其活性没有任何显着降低。此外,为了确保纳米结构催化剂的固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