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噻嗪是由硫和氮原子连接两个苯环(即吩噻嗪母核)组成的有机芳香化合物。从乙醇或苯中重结晶得到的为正交晶系黄色或灰绿色棱柱状晶体;在甲苯或丁醇中析出则呈现为黄色叶片状结晶,并能随水蒸气一起挥发。相对分子质量199.28,熔点186~189℃,沸点371℃(分解)、290℃(5.33kPa)及130℃(0.133kPa)升华。
该化合物不溶于水、石油醚和氯仿,微溶于乙醇和矿物油,易溶于乙醚和丙酮。其在25℃的溶解度如下:丙酮25.40g/100g、乙醇3.40g/100g、苯32.0g/100g。
吩噻嗪遇光会发生氧化,日照下或空气中颜色会加深。有杂质时颜色也易变深。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分解,并产生有毒的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气体。
此物质具有升华性,带有微弱的异臭味且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可引起皮疹并可能经皮吸收导致内脏障碍。实验中测定的大鼠口服LD50值为5000mg/kg。在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为5mg/m³。
该化合物可通过将二苯胺与硫同时加热至无硫化氢气体放出而制得。具体步骤为:将二苯胺、碘片和硫磺混合,在200℃下反应2小时,然后加热至220-250℃用过热蒸汽直接加热。最后经水分离、乙醇和乌洛托品(质量比1.5:1)混合液洗涤并干燥粉碎后得到成品。
原料消耗定额为:二苯胺1660kg/t、硫磺660kg/t、碘片17kg/t。
用途吩噻嗪作为精细化学品的中间体,可用于制造次甲基蓝染料;也是合成安定药及抗组胺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异丙嗪和甲硫哒嗪等的重要原料。此外,它还可用于醋酸乙烯阻聚剂、橡胶防老剂原料、染料、药物、果树杀虫剂以及牲畜驱虫剂。
化学性质吩噻嗪为黄色或灰绿色小片状晶体或粉末,熔点185.5℃,沸点371℃(分解)、290℃(5.33kPa)。该化合物不溶于石油醚、氯仿和水,但易溶于乙醚及热乙酸。在空气中遇光会逐渐氧化变色。
生产方法以二苯胺为原料,在碘催化下经过硫化反应制得吩噻嗪。具体操作中需将二苯胺、碘片与硫磺混合,加热至200℃反应2小时后继续用过热蒸汽直接加热至220-250℃。最后通过水洗、乙醇和乌洛托品(质量比1.5:1)洗涤并干燥粉碎得到产品。
类别农药
毒性分级中毒
急性毒性口服 - 小鼠 LD50:5000毫克/公斤;静脉 - 小鼠 LD50:178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可燃;燃烧时产生有毒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库房需通风低温干燥,与氧化剂分开储存运输。
灭火剂干粉、泡沫、砂土。
职业标准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LV-TWA):5毫克/立方米;短时间暴露极限值(STEL):10毫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