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henoxatellurine | 262-24-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enoxatellurine
英文别名
——
phenoxatellurine化学式
CAS
262-24-8
化学式
C12H8OTe
mdl
——
分子量
295.795
InChiKey
ALKPUAAMDTXQA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5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SDS

SDS:267c4c46bf26917dcbb224bdd1599825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henoxatellurine三氟化硼乙醚N-氟代双苯磺酰胺 、 cesium fluor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双硫属元素键合进行阴离子螯合:双碲二阳离子及其在金属-氯化物键活化亲电催化中的应用
    摘要:
    人们早就知道碲阳离子通过二次相互作用与它们的反阴离子结合。然而,这种特性很少被用于阴离子结合。受此类应用的启发,我们现在合成了一种双碲二阳离子 ([ 3 ] 2+ ),它是通过 2,7-二叔丁基-9,9-二甲基氧杂蒽-4的反应获得的四氟硼酸盐, 5-二硼酸与二氟化苯氧苯胺和BF 3 ·OEt 2。[ 3 ][BF 4 ] 2 , [ 3 ] 2+结构中Te-(μ-BF 4 )-Te桥的形成证实了这一点作为对阴离子的双齿路易斯酸。[ 3 ][BF 4 ] 2也被转换成更暴露的[ 3 ][BArF 24 ] 2 ([BArF 24 ] − = [B(3,5-(CF 3 ) 2 C 6 H 3 ) 4 ] - )。后者易于电离 Ph 3 CCl,其氯阴离子结合常数比单功能模型化合物高出近 4 个数量级。这种新的双碲二阳离子的独特性质因其激活 Ph 3 的能力而进一步突出PAuCl和顺式-(Ph 3
    DOI:
    10.1021/jacs.1c04482
  • 作为产物:
    描述:
    10,10-dichlorophenoxatellurine 在 sodium sulfide nonahydrate 作用下, 反应 0.25h, 以1.60 g的产率得到phenoxatellur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氧水鸟嘌呤与单电子氧化剂的反应重新讨论†
    摘要:
    苯氧水鸟嘌呤(PT)与已知的单电子氧化剂AlCl 3 / CH 2 Cl 2,[NO] [SbF 6 ]和[NO] [BF 4 ]的反应提供了反磁性产物[(PT)CH 2 Cl] [通过X射线晶体学对AlCl 4 ](1),[PT 2 ] [SbF 6 ] 2(2)和[PT 3 ] [BF 4 ] 2(3)进行了充分表征。指示[PT 2 ] 2+和[PT 3 ] 2+存在于2和3中的R分别被认为是难以捉摸的自由基阳离子[PT] +的二聚体,或者被认为是该二聚体与中性PT之间的加合物。可以使用煎饼粘结(PB)模型最好地描述[PT 2 ] 2+和[PT 3 ] 2+的芳族层之间的堆叠。计算分析揭示了伦敦色散效应在堆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非共价键主导的Te-Te相互作用。将结果与相关的蒽(TA)系统的结果进行比较。
    DOI:
    10.1039/c9nj02401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Charge-Transfer Complexes with 1,2,5-Thiadiazoles as Both Electron Acceptors and Donors Featuring an Unprecedented Addition Reaction
    作者:Elena A. Chulanova、Elena A. Pritchina、Lorraine A. Malaspina、Simon Grabowsky、Farzin Mostaghimi、Jens Beckmann、Irina Yu. Bagryanskaya、Margarita V. Shakhova、Lidia S. Konstantinova、Oleg A. Rakitin、Nina P. Gritsan、Andrey V. Zibarev
    DOI:10.1002/chem.201604121
    日期:2017.1.18
    upon formation of a C−N bond between atom C7 of D and pyrazine atom N4 of A, accompanied by hydrogen atom transfer from C7 to another pyrazine atom N8 (compound 5). According to DFT calculations, the reaction is a multistep process featuring diradical intermediates and hydrogen atom intramolecular migration over four positions.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5 (solvate with toluene) were elucidated
    新型电荷转移(CT)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对于基础化学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除了最近描述的同时具有1,2,5-噻二唑系列的电子受体(A)和供体(D)的第一个CT络合物(1 ; A:4-硝基-2,1,3-苯并噻二唑; D:4-氨基-2,1,3-苯并噻二唑),此处为新颖的CT配合物2和3与1,2,5-噻二唑同时为A(4,6-二硝基-2,1,3-苯并噻二唑和[1合成了(2,5]噻二唑[3,4– c ] [1,2,5]噻二唑)和D(4-氨基-2,1,3-苯并噻二唑)。该系列由具有[1,2,5] thiadiazolo [3,4‐ c的复合物4完成] [1,2,5]噻二唑(A)和苯氧蝶呤(D)。配合物2 – 4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XRD)以及溶液和固态UV / Vis光谱进行表征。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获得了它们形成的热力学,通过分子中原子的量子理论(QTAIM)计算了它们的键合
  • New insights into the oxidation of phenoxatellurine with sulfuric acid
    作者:Farzin Mostaghimi、Jens Bolsinger、Enno Lork、Jens Beckmann
    DOI:10.1515/mgmc-2019-0017
    日期:2019.10.1
    crystallography. The structure of 1 features [PT2]2+ dications giving rise to double-decker structures with two parallel PT layers that arise from dimerisation of two radical cations [PT]˙+. The [PT2]2+ dications and the hydrogensulfate ions are associated via secondary Te···O interations. The oxonium ion and the hydrogensulfate ions are involved in hydrogen bonding. The structure of 2 comprises ion
    摘要 苯氧蝶呤 (PT) 与浓度的氧化。重新研究了 H2SO4。分离出两种结晶产物,即 [PT2][H3O](SO4H)3 (1) 和 [PT](SO4) (2),并通过 X 射线晶体学进行充分表征。1 的结构具有 [PT2]2+ dications,产生双层结构,具有两个平行的 PT 层,由两个自由基阳离子 [PT]˙+ 的二聚化产生。[PT2]2+ dication 和硫酸氢根离子通过次级 Te…O 相互作用缔合。氧鎓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参与氢键。2 的结构包含由 [PT]2+ dications 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离子对,它们形成 2D 配位聚合物。此外,晶格中相邻的硫酸根离子通过二次二次 Te···O 相互作用与碲原子结合。
  • <i>fac</i>-Bis(phenoxatellurine) tricarbonyl manganese(I) bromide
    作者:Farzin Mostaghimi、Enno Lork、Jens Beckmann
    DOI:10.1515/mgmc-2020-0022
    日期:2020.10.24
    Abstract The reaction of (CO)5MnBr with phenoxatellurine (PT) provided the octahedral complex fac-(CO)3(PT)2MnBr in which the two PT ligands are situated in cis-position.
    摘要 (CO) 5 MnBr 与苯氧蝶呤 (PT) 的反应提供了八面体配合物 fac-(CO) 3 (PT) 2 MnBr,其中两个 PT 配体位于顺式位置。
  • Drew,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26, p. 231,3065
    作者:Drew
    DOI:——
    日期:——
  • Gioabǎ, Alexandru, Revue Roumaine de Chimie, 1997, vol. 42, # 2, p. 143 - 145
    作者:Gioabǎ, Alexandru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