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苷(Sennoside)包括番泻苷A、B、C、D、E、F、G等。其中,番泻苷A与B互为立体异构体,番泻苷C与D同样如此,而番泻苷E与F则是手性异构体。此外,还有番泻苷Ⅰ(芦荟大黄素-二蒽酮-二葡萄糖苷)及番泻苷Ⅱ(芦荟大黄素-二蒽酮-二葡萄糖苷的10-10’异构体)。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泻下药番泻叶、大黄以及清凉解毒药诃子中。
理化性质番泻苷呈现亮黄色棱柱结晶(在稀丙酮中),或细针状结晶(在水中)。其熔点为180~186℃(分解)。[α]D值分别为20-100°(c=0.2,70%丙酮)和20-67°(c=0.4,70%二氧六环)。此外,番泻苷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微溶于甲醇、二甘醇一乙醚、丙酮和二氧六环,而不溶于水、苯、乙醚和氯仿。
药理作用番泻苷B能够显著降低谷氨酸NMDA增加的LDH释放,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含量测定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UPLC法、HPLC法、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毛细管电泳法和荧光法等。UPLC法和HPLC法为较新的方法。《中国药典》2010版使用HPLC法检测番泻叶中的番泻苷A和番泻苷B,流动相由乙腈-5mmol/L四庚基溴化铵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 5.0)混合液组成,比例为35:65,并添加了2.45g四庚基溴化铵。
稳定性番泻苷不溶于水、苯、乙醚和氯仿,微溶于甲醇、二甘醇-乙醚、丙酮和二氧六环,且能溶解于碳酸氢钠水溶液。这些化合物来源于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lifolia Vahl.)的荚果。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sennidin A | 641-12-3 | C30H18O10 | 538.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