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ophoridine | 519-0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ophoridine
英文别名
matridin-15-one;Dihydro-sophocarpin;Sophoridin;1H,5H,10H-Dipyrido[2,1-f:3',2',1'-ij][1,6]naphthyridin-10-one, dodecahydro-, (7aR,13aR)-;(2R,9R)-7,13-diazatetracyclo[7.7.1.02,7.013,17]heptadecan-6-one
sophoridine化学式
CAS
519-02-8;641-39-4;4702-09-4;4979-18-4;6783-60-4;6838-36-4;6882-68-4;17801-36-4;20078-88-0;36284-98-7;68421-43-2;83148-91-8
化学式
C15H24N2O
mdl
——
分子量
248.368
InChiKey
ZSBXGIUJOOQZMP-KLNSDEM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7 C
  • 比旋光度:
    D20 +38° (alc)
  • 沸点:
    86-88C/2,5Torr
  • 密度:
    1,191g/cm
  • 溶解度:
    溶于水(高达25mg/ml)
  • LogP:
    1.440 (es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3
  • 拓扑面积:
    23.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2,S2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1302199001
  • 危险品运输编号:
    OTH

SDS

SDS:eb15420c681f0d49de5342781ec7e62a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苦参碱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在农业和医药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以下是关于苦参碱的一些重要信息:

农业应用
  1. 杀虫效果

    • 苦参碱对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触杀、胃毒作用,特别适用于防治蚜虫、菜青虫、叶螨等。
    • 例如,在防治苹果树上的叶螨时,使用0.2%水剂100~300倍液喷雾效果良好。
  2. 具体应用方法

    • 防治棉花叶螨:苗红叶率7%~14%时施药。
    • 防治蚜虫:在蚜虫发生期使用1%苦参碱醇溶液50~120ml或0.3%水剂50~65 ml,加水均匀喷雾。
    • 防治菜青虫:成虫产卵高峰后7d左右施药。
医药应用
  1. 抗菌消炎作用

    • 苦参碱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如乙型链球菌、痢疾杆菌等。
    • 可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菌痢、肠炎等症状。
  2. 其他用途

    • 具有利尿和抗病原体的作用。
化学性质
  • 溶于水、苯、氯仿、乙醚,难溶于石油醚。
安全性
  • 苦参碱具有一定的毒性,腹腔注射对大鼠和小鼠的LD50分别为125毫克/公斤和150毫克/公斤。
  • 使用时应注意防火防爆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总之,苦参碱是一种天然有效的植物源农药及药物,在农业防治害虫、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毒性以及适当的施用方法,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类化合物

黄华碱 鹰爪豆碱 野靛碱 野决明碱 赝靛叶碱 苦豆碱 苦参碱 羽扇豆鹼 羽扇豆宁 红豆裂碱 硫酸司巴丁 氧化苦参碱 毒藜素 槐苦参醇 槐果碱 槐定碱 槐定碱 染料木碱 布雷菲德菌素A 安纳基林 安纳吉碱单氢溴酸盐 右旋黄叶槐碱 去氢毒藜碱 八氢-2H-喹啉-1-甲醇 八氢-2H-喹啉-1-甲醇 二氢氧无叶毒藜碱 二氢氧无叶毒藜碱 [1R,9aR,(-)]-八氢-2H-喹嗪-1-甲醇丙烯酸酯 [(1R,9aR)-2,3,4,6,7,8,9,9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 4-氨基苯甲酸酯 N-甲酰金雀花碱 N-氧鹰爪豆碱 Alpha-萘乙酸钠 5-去氢金雀花碱 5,6-去氢羽扇豆碱 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4,7,7a,8,9,10,11,13,14,14alpha-十二氢-11-氧代-7,14-甲桥-2H,6H-二吡啶并[1,2-a:1',2'-e][1,5]二氮杂环辛烷-2-基酯 2-[[2-氨基-5-羟基-6-[[4'-[(2-羟基-6-磺酸根-1-萘基)偶氮]-3,3'-二甲氧基[1,1'-联苯基]-4-基]偶氮]-7-磺酸根-1-萘基]偶氮]-5-硝基苯酸三钠 17-戊基金雀花碱 17-丁基金雀花碱 13alpha-肉桂酰氧基羽扇豆碱 13-羟基羽扇豆碱 13-羟基羽扁豆碱-2-吡咯甲酸酯 12-(2-羟基丙基)-野靛碱 12,13-去氢苦参碱 1-表羽扇豆碱 (7R,7aa,14ab)-十二氢-7a,14a-甲桥-2H,6H-二吡啶并[1,2-a:1',2'-e][1,5]二氮杂环辛四烯-6,11-二酮 (1R,9aR)-八氢-2H-喹嗪-1-羧酸 (1R,9aR)-1-(羟基甲基)八氢-2H-喹嗪鎓氯化物 (1R,5R,8aS,10S,10aR,15aR,15bR)-十四氢-15H-1,5-亚氨基-10,15a-甲桥-1H,6H,9H-5a,14a-二氮杂二苯并[b,fg]辛醛烯 (1R)-3-(3-丁烯基)-1,2,3,4,5,6-六氢-1,5-甲桥-8H-吡啶并(1,2-a)(1,4)二氮杂环辛烷-8-酮 (+)-鹰爪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