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1,N3-bis{(S)-2-[4-(3-bromopropoxy)phenyl]-1-(chloromethyl)ethyl}-2,2-diethylmalonamide | 934559-0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1,N3-bis{(S)-2-[4-(3-bromopropoxy)phenyl]-1-(chloromethyl)ethyl}-2,2-diethylmalonamide
英文别名
N,N'-bis[(2S)-1-[4-(3-bromopropoxy)phenyl]-3-chloropropan-2-yl]-2,2-diethylpropanediamide
N<sup>1</sup>,N<sup>3</sup>-bis{(S)-2-[4-(3-bromopropoxy)phenyl]-1-(chloromethyl)ethyl}-2,2-diethylmalonamide化学式
CAS
934559-01-0
化学式
C31H42Br2Cl2N2O4
mdl
——
分子量
737.399
InChiKey
SWNKHFOPDXOKRM-UIOOFZC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
  • 重原子数:
    41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5
  • 拓扑面积:
    76.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双酚AN1,N3-bis{(S)-2-[4-(3-bromopropoxy)phenyl]-1-(chloromethyl)ethyl}-2,2-diethylmalonamide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39%的产率得到(14S,34S)-2,2-diethyl-12,12-dimethyl-14,15,34,35-tetrahydro-6,10,14,18-tetraoxa-1,3(2,4)-bis(1,3-oxazola)-5,11,13,19(1,4)-tetrabenzenacycloicosap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大环双(恶唑啉)CuI配合物——催化环丙烷化反应中的结构/立体选择性关系
    摘要:
    描述了具有内置 C2 对称双 (恶唑啉) 单元的 18 个手性大环的设计和合成,并评估了它们的铜 (I) 配合物在苯乙烯与重氮乙酸乙酯环丙烷化中的催化性能。双(恶唑啉)单元中两个同手性中心的桥接产生了大环配体,其在与 CuI 结合后转化为包含手性空腔的大环催化复合物。这种配合物代表了一种概念上新型的超分子有机金属催化剂,具有手性反应腔。已经建立了催化环丙烷化中催化剂结构和立体选择性结果之间的明确关系,并且证明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都可以通过配体结构参数的变化独立地改变。配体 3b 的 CuI 配合物产生 94:6 (de = 88%) 的反式/顺式非对映异构体比率,代表迄今为止由双(恶唑啉)类配合物催化的环丙烷化获得的最高非对映选择性。提出了对观察到的立体化学结果与配体结构之间关系的解释。(©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DOI:
    10.1002/ejoc.200600827
  • 作为产物:
    描述:
    N1,N3-di{(1S)-1-[4-(benzyloxy)benzyl]-2-hydroxyethyl}-2,2-diethylmanonamid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氯化亚砜氢气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20.0 ℃ 、500.01 kPa 条件下, 反应 54.0h, 生成 N1,N3-bis{(S)-2-[4-(3-bromopropoxy)phenyl]-1-(chloromethyl)ethyl}-2,2-diethylmal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大环双(恶唑啉)CuI配合物——催化环丙烷化反应中的结构/立体选择性关系
    摘要:
    描述了具有内置 C2 对称双 (恶唑啉) 单元的 18 个手性大环的设计和合成,并评估了它们的铜 (I) 配合物在苯乙烯与重氮乙酸乙酯环丙烷化中的催化性能。双(恶唑啉)单元中两个同手性中心的桥接产生了大环配体,其在与 CuI 结合后转化为包含手性空腔的大环催化复合物。这种配合物代表了一种概念上新型的超分子有机金属催化剂,具有手性反应腔。已经建立了催化环丙烷化中催化剂结构和立体选择性结果之间的明确关系,并且证明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都可以通过配体结构参数的变化独立地改变。配体 3b 的 CuI 配合物产生 94:6 (de = 88%) 的反式/顺式非对映异构体比率,代表迄今为止由双(恶唑啉)类配合物催化的环丙烷化获得的最高非对映选择性。提出了对观察到的立体化学结果与配体结构之间关系的解释。(©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DOI:
    10.1002/ejoc.2006008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hiral Macrocyclic Bis(oxazoline) CuI Complexes – Structure/Stereoselectivity Relationships in Catalytic Cyclopropanations
    作者:Tomislav Portada、Marin Roje、Zlata Raza、Vesna Čaplar、Mladen Žinić、Vitomir Šunjić
    DOI:10.1002/ejoc.200600827
    日期:2007.2
    complex represents a conceptually new type of supramolecular organometallic catalyst, possessing a chiral reaction cavity.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alyst structures and the stereoselectivity outcome in the catalytic cyclopropanations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both the enantioselectivity and the diastereoselectivity can be independently modified by variation of the ligand structural
    描述了具有内置 C2 对称双 (恶唑啉) 单元的 18 个手性大环的设计和合成,并评估了它们的铜 (I) 配合物在苯乙烯与重氮乙酸乙酯环丙烷化中的催化性能。双(恶唑啉)单元中两个同手性中心的桥接产生了大环配体,其在与 CuI 结合后转化为包含手性空腔的大环催化复合物。这种配合物代表了一种概念上新型的超分子有机金属催化剂,具有手性反应腔。已经建立了催化环丙烷化中催化剂结构和立体选择性结果之间的明确关系,并且证明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都可以通过配体结构参数的变化独立地改变。配体 3b 的 CuI 配合物产生 94:6 (de = 88%) 的反式/顺式非对映异构体比率,代表迄今为止由双(恶唑啉)类配合物催化的环丙烷化获得的最高非对映选择性。提出了对观察到的立体化学结果与配体结构之间关系的解释。(©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