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isobutyrophenone phenylhydrazone | 97832-22-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isobutyrophenone phenylhydrazone
英文别名
Isobutyrophenon-phenylhydrazon;2-methyl-1-phenyl-propan-1-one-phenylhydrazone;2-Methyl-1-phenyl-propan-1-on-phenylhydrazon;N-[(2-methyl-1-phenylpropylidene)amino]aniline
isobutyrophenone phenylhydrazone化学式
CAS
97832-22-9
化学式
C16H18N2
mdl
——
分子量
238.332
InChiKey
LCHFLLGITXLNR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2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2-苯基-3,3-二甲基-3H-吲哚分子荧光探针的电子分子结构及其二聚体分子结构
    摘要:
    摘要 对 2-苯基-3,3-二甲基-3 H-吲哚 (1) 进行了晶体学测量以及 AMPAC 和 INDO/S 计算。该荧光分子探针显示在固体中二聚化,X 射线结构显示二聚体由两个单体组成,两个单体通过一个分子的氮原子 (N1) 与另一个分子的碳原子 C2 之间的共价键连接,并且反之亦然,从而形成四元环。观察到 1 的二聚体在痕量酸的存在下不稳定并回复为单体。结果表明,AMPAC 虽然预测了良好的键距和角度,但未能预测 Ph c 环和吲哚部分之间的正确二面角。半经验的 INDO/S 方法与超过 18 个非极性的吸收和荧光光谱数据耦合,极性非质子和/或质子溶剂表明,Ph c 环应该在室温下在分子的基电子态下在大约 45° 的平衡二面角附近在大约 20° 的范围内自由移动。这种振动是导致荧光量子产率 (φ F ) 和寿命 (τ F ) 为 1 的原因,结果分别在 2.4 × 10 -4 到 0.12
    DOI:
    10.1016/0022-2860(93)80160-w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2-苯基-3,3-二甲基-3H-吲哚分子荧光探针的电子分子结构及其二聚体分子结构
    摘要:
    摘要 对 2-苯基-3,3-二甲基-3 H-吲哚 (1) 进行了晶体学测量以及 AMPAC 和 INDO/S 计算。该荧光分子探针显示在固体中二聚化,X 射线结构显示二聚体由两个单体组成,两个单体通过一个分子的氮原子 (N1) 与另一个分子的碳原子 C2 之间的共价键连接,并且反之亦然,从而形成四元环。观察到 1 的二聚体在痕量酸的存在下不稳定并回复为单体。结果表明,AMPAC 虽然预测了良好的键距和角度,但未能预测 Ph c 环和吲哚部分之间的正确二面角。半经验的 INDO/S 方法与超过 18 个非极性的吸收和荧光光谱数据耦合,极性非质子和/或质子溶剂表明,Ph c 环应该在室温下在分子的基电子态下在大约 45° 的平衡二面角附近在大约 20° 的范围内自由移动。这种振动是导致荧光量子产率 (φ F ) 和寿命 (τ F ) 为 1 的原因,结果分别在 2.4 × 10 -4 到 0.12
    DOI:
    10.1016/0022-2860(93)80160-w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etcher, Roy M.; Sin, Della W. M.; Cheung, Kung-Kai,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93, # 8, p. 939 - 944
    作者:Letcher, Roy M.、Sin, Della W. M.、Cheung, Kung-Kai
    DOI:——
    日期:——
  • Electronic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2-phenyl-3,3-dimethyl-3H-indole molecular fluorescence probe an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its dimer
    作者:M. Belletête、F. Brisse、G. Durocher、D. Gravel、A. Héroux、A. Popowycz
    DOI:10.1016/0022-2860(93)80160-w
    日期:1993.8
    result of viscosity dependent fast internal conversion. Rates of internal conversion are shown to be dependent upon the bulk viscosity of the solvent as opposed to the microviscosity (free volume effect of the solvent), so that the Forster—Hoffmann mechanism (φ F = Cϵ 2 3 ) with an identical value of C applies in all solvents. This molecule may then be regarded as an excellent viscosity probe for heterogeneous
    摘要 对 2-苯基-3,3-二甲基-3 H-吲哚 (1) 进行了晶体学测量以及 AMPAC 和 INDO/S 计算。该荧光分子探针显示在固体中二聚化,X 射线结构显示二聚体由两个单体组成,两个单体通过一个分子的氮原子 (N1) 与另一个分子的碳原子 C2 之间的共价键连接,并且反之亦然,从而形成四元环。观察到 1 的二聚体在痕量酸的存在下不稳定并回复为单体。结果表明,AMPAC 虽然预测了良好的键距和角度,但未能预测 Ph c 环和吲哚部分之间的正确二面角。半经验的 INDO/S 方法与超过 18 个非极性的吸收和荧光光谱数据耦合,极性非质子和/或质子溶剂表明,Ph c 环应该在室温下在分子的基电子态下在大约 45° 的平衡二面角附近在大约 20° 的范围内自由移动。这种振动是导致荧光量子产率 (φ F ) 和寿命 (τ F ) 为 1 的原因,结果分别在 2.4 × 10 -4 到 0.12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