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dihydro-1-phenyl-2-(2-phenylethynyl)quinoline | 1225519-44-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dihydro-1-phenyl-2-(2-phenylethynyl)quinoline
英文别名
1-phenyl-2-(2-phenylethynyl)-2H-quinoline
1,2-dihydro-1-phenyl-2-(2-phenylethynyl)quinoline化学式
CAS
1225519-44-7
化学式
C23H17N
mdl
——
分子量
307.395
InChiKey
BPBJDRZPWZNAI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1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4
  • 拓扑面积:
    3.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喹啉2-(三甲基硅)苯基三氟甲烷磺酸盐苯乙炔 在 potassium fluoride 、 18-冠醚-6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85%的产率得到1,2-dihydro-1-phenyl-2-(2-phenylethyn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芳烃与N-杂芳烃和末端炔烃或酮的三组分反应合成N-芳化的1,2-二氢杂芳烃
    摘要:
    在KF和18-crown-6存在下,苯甲炔与N-杂芳族化合物(包括喹啉,异喹啉和吡啶)和各种末端炔或酮与α-氢在THF中在室温下于室温反应8小时,得到各种N-芳基化1,2-二氢杂芳族化合物,收率中等至中等。这些产物结构中的一些存在于各种天然存在的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中。该反应涉及的新的C一个不寻常的多个结构 C,C  N,和C  H键和C的裂解一锅中的氢键。三组分偶联可能是通过将喹啉亲核加成到苯并炔中而进行的,从而生成两性离子物质。后者然后从末端炔烃(或酮)吸引质子,生成N-芳基化的喹啉鎓阳离子和乙炔根阴离子。这两个离子的进一步反应提供了最终取代的1,2-二氢喹啉。在反应中,末端炔烃首先充当质子供体,然后充当亲核体。三组分偶联反应产物1,2-二氢-2-吡啶基炔在与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立体特异性[4 + 2] 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得到异喹核苷衍生物,该化合
    DOI:
    10.1002/asia.20090032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i>N</i>-Arylated 1,2-Dihydroheteroaromatics Through the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of Arynes with<i>N</i>-Heteroaromatics and Terminal Alkynes or Ketones
    作者:Masilamani Jeganmohan、Sivakolundu Bhuvaneswari、Chien-Hong Cheng
    DOI:10.1002/asia.200900324
    日期:2010.1.4
    ions provides the final substituted 1,2dihydroquinolines. In the reaction, the terminal alkyne acts first as a proton donor and then as a nucleophile. The application of a three‐component coupling reaction product, 1,2‐dihydro‐2‐pyridinyl alkyne in a stereospecific [4+2] Diels–Alder cycloaddition reaction with N‐phenyl maleimide to give an isoquinuclidine derivative, an important core present in various
    在KF和18-crown-6存在下,苯甲炔与N-杂芳族化合物(包括喹啉,异喹啉和吡啶)和各种末端炔或酮与α-氢在THF中在室温下于室温反应8小时,得到各种N-芳基化1,2-二氢杂芳族化合物,收率中等至中等。这些产物结构中的一些存在于各种天然存在的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中。该反应涉及的新的C一个不寻常的多个结构 C,C  N,和C  H键和C的裂解一锅中的氢键。三组分偶联可能是通过将喹啉亲核加成到苯并炔中而进行的,从而生成两性离子物质。后者然后从末端炔烃(或酮)吸引质子,生成N-芳基化的喹啉鎓阳离子和乙炔根阴离子。这两个离子的进一步反应提供了最终取代的1,2-二氢喹啉。在反应中,末端炔烃首先充当质子供体,然后充当亲核体。三组分偶联反应产物1,2-二氢-2-吡啶基炔在与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立体特异性[4 + 2] 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得到异喹核苷衍生物,该化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