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propanoate | 76641-7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propanoate
英文别名
——
ethyl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propanoate化学式
CAS
76641-71-9
化学式
C15H20O4
mdl
——
分子量
264.321
InChiKey
ZXNHPMHOOCQXK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49.4±22.0 °C(Predicted)
  • 密度:
    1.10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3
  • 拓扑面积:
    44.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2999099

SDS

SDS:a489bf2b4f2752d9ba2eedf8db20b115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propanoate双氧水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乙醚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3.0h, 生成 4-benzyl-5-hydroxy-5-methyl-1,2-dioxola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环过氧-中间体之间汇合的五条路:BF 3 -β-羟基-β-过氧内酯的催化合成
    摘要:
    我们发现通过BF 3催化的各种无环前体,β-酮酸酯及其甲硅烷基烯醇醚,烷基烯醇醚,烯醇乙酸酯和环状缩醛与H 2 O的BF 3催化环化反应,可合成获得β-氢过氧-β-过氧内酯。2个。引人注目的是,与起始原料的选择无关,这些反应收敛于相同的β-氢过氧-β-过氧内酯产物,即先前难以捉摸的Baeyer-Villiger反应的环状Criegee中间体的过氧类似物。由甲硅烷基烯醇醚,烯醇乙酸酯和环状缩醛形成β-氢过氧-β-过氧内酯的计算热力学参数证实,β-过氧内酯确实对应于连接各种相互转化的富氧物种的最低能量最小值。在这个组合的势能面。由β-酮酸酯合成了目标β-氢过氧-β-过氧内酯,并以30-96%的收率获得了它们的甲硅烷基烯醇醚,烷基烯醇醚,烯醇乙酸酯和环状缩醛。这些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即使在可以预期替代氧化途径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性地形成多种选择性选择性形成的β-氢过氧-β-过氧内酯。这些β-
    DOI:
    10.1021/acs.joc.8b02218
  • 作为产物:
    描述:
    氯化苄 在 sodium hydride 、 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苯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ethyl 2-(2-methyl-1,3-dioxolan-2-yl)-3-phenylprop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α-乙酰氧基甲基烯酮的生物还原:烯化酶催化SN2'机理的建议
    摘要:
    (Z)-3-乙酰氧基甲基-4-R-3-丁烯-2-酮(R =芳基,烷基)和(Z)-3-甲基-4-R-3-丁烯-2-丁烯(R =芳基)合成并通过酿酒酵母进行还原,分别产生(R)-和(S)-4-R-3甲基丁烷-2-。这种立体化学控制策略适用于对映体过量至中度过量的(R)-和(S)-Tropional®的合成。其他(Z)-3-酰氧基甲基-4-苯基-3-丁烯-2-酮的行为与(Z)-3-乙酰氧基甲基对应物和酰化的Morita-Baylis-Hillman加合物1-乙酰氧基-2-亚甲基-1-苯基丁烷-3-酮通过三种不同的反应途径生成了带有或不带有乙酰氧基的产物混合物。除了使用全细胞的实验外,使用分离的烯还原酶的实验还表明,在生物催化级联反应中发生乙酰氧基丢失的主要途径是S N 2'型反应,而不是正式的氢加成反应。消除乙酸。最后,相关的乙基烯酮被酵母白色念珠菌对映体选择性还原,产生(R)-和(S)还原产物,取决于起始原料中乙酰氧基的存在。
    DOI:
    10.1002/adsc.2016006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Synthesis of α-(Hydroxymethyl) Ketones Not Available Through Aldol-Type Processes
    作者:Shawn R. Hitchcock、Françoise Perron、Van A. Martin、Kim F. Albizati
    DOI:10.1055/s-1990-27093
    日期:——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α-(hydroxymethyl) ketones from β-keto esters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is experimentally simple, amenable to large scale production and provides products of high purity without resort to chromatography in most cases. The method is a useful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 to condensation processes.
    已开发出一种从β-酮酯高效合成α-(羟甲基)酮的方法,该方法实验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借助色谱法即可提供高纯度产品。此方法是对缩合过程的有用替代和补充。
  • Synthese und pharmakologische Prüfung von 2- und 3-substituierten Pyrano[2,3-b]indolonen
    作者:Herbert Bartsch、Fritz Eiden、Helga Buchborn
    DOI:10.1002/ardp.19823150602
    日期:——
    Kondensation von Oxindol (3a) mit 2‐Methylacetessigester (6b) führte zum Propionyloxindol 4, mit den Acetalestern 6f, 6g und 6h sowie den cyclischen β‐Ketocarbonsäureestern 12, 13 und 14 entstanden die 3‐Acyloxindole 7f, 7c und 7d bzw. 7h sowie 15a, 15b und 15c, die sich zu den 2‐ und 3‐substituierten Pyrano[2,3‐b]indolonen 16a–16c bzw. 17a–17c cyclisieren ließen.
    羟吲哚 (3a) 与 2-甲基乙酰乙酸酯 (6b) 缩合生成丙酰羟吲哚 4,缩醛酯 6f、6g 和 6h 以及环状 β-酮羧酸酯 12、13 和 14 生成 3-酰羟吲哚7c 和 7f, 7d 或 7h 和 15a、15b 和 15c,它们可以环化分别得到 2-和 3-取代的吡喃并 [2,3-b] 吲哚酮 16a-16c 和 17a-17c。
  • Al-Hassan, Saieba S.; Kulick, Russell J.; Livingstone, Daniel B.,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80, p. 2645 - 2656
    作者:Al-Hassan, Saieba S.、Kulick, Russell J.、Livingstone, Daniel B.、Suckling, Colin J.、Wood, Hamish C. S.、Wrigglesworth, Roger、Ferone, Robert
    DOI:——
    日期:——
  • Kuehn, Journal fur praktische Chemie (Leipzig 1954), 1940, vol. <2> 156, p. 103,137
    作者:Kuehn
    DOI:——
    日期:——
  • Van Martin; Murray, Desmond H.; Pratt, Norman 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0, vol. 112, # 19, p. 6965 - 6978
    作者:Van Martin、Murray, Desmond H.、Pratt, Norman E.、Zhao, Yun-Bo、Albizati, Kim F.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