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methoxycarbonyl-1-methylethyl)-1-methoxymethyl-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 1371663-87-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methoxycarbonyl-1-methylethyl)-1-methoxymethyl-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Methyl 1-(methoxymethyl)-2-(1-methoxy-2-methyl-1-oxopropan-2-yl)imidazole-4-carboxylate;methyl 1-(methoxymethyl)-2-(1-methoxy-2-methyl-1-oxopropan-2-yl)imidazole-4-carboxylate
2-(1-methoxycarbonyl-1-methylethyl)-1-methoxymethyl-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1371663-87-4
化学式
C12H18N2O5
mdl
——
分子量
270.285
InChiKey
SGMQCBCMQKDDG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8
  • 拓扑面积:
    79.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1-methoxycarbonyl-1-methylethyl)-1-methoxymethyl-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盐酸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戊烷 为溶剂, 反应 6.5h, 生成 2-{4-[hydroxybis-(1H-imidazol-2-yl)methyl]-1H-imidazol-2-yl}-2-methylpropion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对三(咪唑基)羧酸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探索:槲皮素2,3-双加氧酶和其他非血红素氧化还原金属酶的活性位点模型
    摘要:
    报道了合成三(咪唑基)羧酸酯配体和代表性金属络合物的途径,这为几类氧化还原金属酶提供了更准确的活性位点模型。在第一种方法中,将羟基新戊酸酯在四个区域选择性步骤中转化为咪唑二酯4。然后将其转化为三(咪唑基)羧酸配体9,其特征是将N保护的硫代咪唑的区域特异性双加成到咪唑二酯8上。配体9形成Co(III)络合物,(9)(9 -H)Co(10),通过X射线衍射表征,通过两个咪唑单元和羧酸酯进行配位。已开发出第二种途径,其提供了更多的易溶配体,这些配体不易形成寡聚复合物。它利用了将格氏试剂从4-碘-2-异丙基咪唑12加到咪唑二酯13中的方法,制得了阻转异构体的三(咪唑基)甲醇酯15M。用[Cu(CH 3 CN)4 ] PF 6处理15M,得到三核配合物16,其在相邻的Cu原子之间具有醇盐桥。第三种途径通过还原三(咪唑基)甲醇15M来避免桥接烷氧基生成三(咪唑基)甲烷酯17,将其水解为三(咪唑基)甲烷羧酸11a。该配体与[Cu(CH
    DOI:
    10.1016/j.tet.2012.02.04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对三(咪唑基)羧酸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探索:槲皮素2,3-双加氧酶和其他非血红素氧化还原金属酶的活性位点模型
    摘要:
    报道了合成三(咪唑基)羧酸酯配体和代表性金属络合物的途径,这为几类氧化还原金属酶提供了更准确的活性位点模型。在第一种方法中,将羟基新戊酸酯在四个区域选择性步骤中转化为咪唑二酯4。然后将其转化为三(咪唑基)羧酸配体9,其特征是将N保护的硫代咪唑的区域特异性双加成到咪唑二酯8上。配体9形成Co(III)络合物,(9)(9 -H)Co(10),通过X射线衍射表征,通过两个咪唑单元和羧酸酯进行配位。已开发出第二种途径,其提供了更多的易溶配体,这些配体不易形成寡聚复合物。它利用了将格氏试剂从4-碘-2-异丙基咪唑12加到咪唑二酯13中的方法,制得了阻转异构体的三(咪唑基)甲醇酯15M。用[Cu(CH 3 CN)4 ] PF 6处理15M,得到三核配合物16,其在相邻的Cu原子之间具有醇盐桥。第三种途径通过还原三(咪唑基)甲醇15M来避免桥接烷氧基生成三(咪唑基)甲烷酯17,将其水解为三(咪唑基)甲烷羧酸11a。该配体与[Cu(CH
    DOI:
    10.1016/j.tet.2012.02.04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