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5-Dimethylphenyl)-2-fluoro-4-methylbenzene | 1453806-84-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5-Dimethylphenyl)-2-fluoro-4-methylbenzene
英文别名
——
1-(3,5-Dimethylphenyl)-2-fluoro-4-methylbenzene化学式
CAS
1453806-84-2
化学式
C15H15F
mdl
——
分子量
214.283
InChiKey
LCLXUXJSSLDEE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90.0±9.0 °C(predicted)
  • 密度:
    1.031±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5-Dimethylphenyl)-2-fluoro-4-methylbenzene硝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72.0h, 生成 Eu(2'-fluoro-biphenyl-3,4',5-tricarboxylate)(H2O)(DMF)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维通道结构Eu-MOF,用于感测有机小分子和Cu 2+离子†
    摘要:
    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两个新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Ln(FBPT)(H 2 O)(DMF)(FBPT = 2'-氟联苯-3,4',5-三羧酸盐,Ln = Eu和Tb)。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作为有机连接基的FBPT的基础上,这两种化合物同构地具有相同的一维通道结构。在此,选择Eu(FBPT)(H 2 O)(DMF)(EuL)作为发光测量的代表性样品。对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表明,EuL呈现红色发射,对应于5 D 0 → 7 F J(J= 1-4)在紫外光激发下Eu 3+离子的跃迁。最有趣的是,将这种化合物浸入不同的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DMF溶液中时,它对小的有机分子和Cu 2+离子显示出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与此相关,本文还讨论了一种可能的传感机制。
    DOI:
    10.1039/c3ta12270k
  • 作为产物:
    描述:
    4-溴-3-氟甲苯3,5-二甲基苯硼酸四(三苯基膦)钯 、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5%的产率得到1-(3,5-Dimethylphenyl)-2-fluoro-4-meth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维通道结构Eu-MOF,用于感测有机小分子和Cu 2+离子†
    摘要:
    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两个新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Ln(FBPT)(H 2 O)(DMF)(FBPT = 2'-氟联苯-3,4',5-三羧酸盐,Ln = Eu和Tb)。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作为有机连接基的FBPT的基础上,这两种化合物同构地具有相同的一维通道结构。在此,选择Eu(FBPT)(H 2 O)(DMF)(EuL)作为发光测量的代表性样品。对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表明,EuL呈现红色发射,对应于5 D 0 → 7 F J(J= 1-4)在紫外光激发下Eu 3+离子的跃迁。最有趣的是,将这种化合物浸入不同的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DMF溶液中时,它对小的有机分子和Cu 2+离子显示出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与此相关,本文还讨论了一种可能的传感机制。
    DOI:
    10.1039/c3ta12270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site-sele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Pd-catalyzed C(sp<sup>2</sup>)–H arylation of simple arenes
    作者:Daeun Kim、Geunho Choi、Weonjeong Kim、Dongwook Kim、Youn K. Kang、Soon Hyeok Hong
    DOI:10.1039/d0sc05414c
    日期:——
    functionalization reac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 Despite the seminal breakthrough of the Pd-catalyzed C(sp2)–H arylation of simple arenes via a concerted metalation–deprotonation (CMD) pathway in 2006, understanding the site-selectivity of the reaction still remains elusive. Here, we hav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he scope, site-sele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the Pd-catalyzed direct C–H arylation reaction of
    对于有机合成中催化C–H官能化反应的实际应用,位点选择性的控制是一个关键挑战。尽管2006年通过协同的金属化-去质子化(CMD)途径,钯催化了简单的芳烃的C(sp 2)-H芳基化的开创性突破,但仍不清楚该反应的位点选择性。在这里,我们全面研究了Pd催化的简单芳烃直接C–H芳基化反应的范围,位点选择性和机理。与直觉相反,富含电子的芳烃优选进行间芳基化而无需专门设计的导向基团,而带有氟或氰基的缺电子芳烃表现出高邻位带有大量吸电子基团的选择性和缺电子的芳烃有利于间位产物。通过动力学测量和使用芳基钯配合物的化学计量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机械研究表明,基于Pd的催化体系通过协同双金属机理起作用,而不是最初提出的单金属CMD机理,无论是否存在强配位的L型配体。特别地,建议将受钾阳离子影响的金属转移步骤作为选择性确定步骤。
  • One-dimensional channel-structured Eu-MOF for sensing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and Cu2+ ion
    作者:Zhaomin Hao、Xuezhi Song、Min Zhu、Xing Meng、Shuna Zhao、Shengqun Su、Weiting Yang、Shuyan Song、Hongjie Zhang
    DOI:10.1039/c3ta12270k
    日期:——
    Study of the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reveals that the EuL exhibits red emiss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5D0 → 7FJ (J = 1–4) transitions of the Eu3+ ion under UV light excitation. Most interestingly, when this compound was immersed in the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s and metal ion DMF solutions, it shows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sensing for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and Cu2+ ions. In connection
    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两个新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Ln(FBPT)(H 2 O)(DMF)(FBPT = 2'-氟联苯-3,4',5-三羧酸盐,Ln = Eu和Tb)。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作为有机连接基的FBPT的基础上,这两种化合物同构地具有相同的一维通道结构。在此,选择Eu(FBPT)(H 2 O)(DMF)(EuL)作为发光测量的代表性样品。对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表明,EuL呈现红色发射,对应于5 D 0 → 7 F J(J= 1-4)在紫外光激发下Eu 3+离子的跃迁。最有趣的是,将这种化合物浸入不同的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DMF溶液中时,它对小的有机分子和Cu 2+离子显示出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与此相关,本文还讨论了一种可能的传感机制。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