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钠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状物质,无特殊气味,并具有一定的引湿性。它易溶于水(约40g/100ml, 25℃),微溶于甲醇而不溶于乙醇。其熔点超过155℃(分解)。该药物的比旋度为[α]D26-165°(C=1,水)。在水中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42nm和272nm,对应的ε值分别为32,300和29,530。其pKa值约为3(COOH)、3.2(NH3+)和4.1(OH)。急性毒性测试显示,在雄性和雌性小鼠、大鼠中静脉注射的LD50分别为3000mg/kg、2800mg/kg,口服时则全部大于5000mg/kg,皮下注射时亦然。
用药分析剂量超过说明书规定:头孢曲松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于敏感细菌感染。成人常用量是每日1-2g,或每12小时0.5-1g,最大日剂量不超过4g。然而,在本病例中,70岁的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清除速度变慢,目前的用药量为每日5g,超过了说明书规定的最大日剂量。
溶剂总量过少,药物浓度过高: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最终药液中头孢曲松钠浓度不超过2g/100ml。本例使用了100ml的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导致头孢曲松钠的最终浓度达到5g/100ml,是说明书推荐的最大浓度的2.5倍。
高浓度的头孢曲松钠静脉输注可引起静脉炎、血药浓度过高加剧肾损害以及可能引发头孢菌素脑病。因此,建议严格遵循药物使用说明,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和浓度,并不得随意更改溶剂及其用量配制溶液。
生物活性与用途头孢曲松钠是一种长效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它还具备抗炎和抗氧化特性。
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各类感染,包括败血症、脑膜炎、扁桃体炎、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化脓性感染、耳鼻喉感染、骨关节感染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继发感染、腹膜炎、胆囊炎和生殖系统感染等。其副作用相对轻微,表现出长效、高效、安全的特点。
生产方法生产头孢曲松钠的方法多样:
方法一:以甲基肼盐酸盐为原料,与硫氰酸钾反应生成甲基氨基硫脲,再与草酸二甲酯环合制得三嗪环。随后将7-ACA和该三嗪环缩合得到7-ACT,然后与用氯乙酰氯保护的氨噻肟侧链缩合形成头孢曲松钠。此法在上保护基、脱保护基操作时难度较大,工业生产较为复杂。
方法二:以7-ACA为原料先合成7-ACT,再与氨噻肟活性酯(含磷或巯基杂环活性酯)缩合生成头孢三嗪。若使用含磷活性酯,则需预先用单三甲基乙酰胺或双甲基硅脲等试剂保护羧基和羟基;而采用巯基杂环活性酯时,无需此步骤,其产物一步成盐即得目标化合物。
此外,侧链三嗪环衍生物也可通过将Schiff’s碱与硫酸二甲酯反应生成N-甲基肼硫酸盐,并进一步进行相关化学转化后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