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3-oxo-4-(tetrahydrofur-2-yl)butanoate | 670275-6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3-oxo-4-(tetrahydrofur-2-yl)butanoate
英文别名
Ethyl 3-oxo-4-(oxolan-2-yl)butanoate
ethyl 3-oxo-4-(tetrahydrofur-2-yl)butanoate化学式
CAS
670275-62-4
化学式
C10H16O4
mdl
——
分子量
200.235
InChiKey
JQZYHGAIIKGKK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85.3±10.0 °C(Predicted)
  • 密度:
    1.08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3 + 2]双环[ m .3.0]烷基烷烃-3-on-2-基-1-氧鎓鎓盐的环还原成烯基氧乙烯酮。立体定向方面
    摘要:
    铑(II)催化的带有环醚部分的重氮酮1的分子内反应瞬时形成双环[ m .3.0] octan-3-one-1-oxonium-2-ylides(2),其经历了σ和立体定向性[3 + 2 ]环还原反应,形成烯基氧乙烯酮3。乙烯酮被甲醇有效地捕集,形成相应的酯4。机理研究表明,醚环的大小至少可在THF至THP,氧杂环丁烷和氧杂环丁烷部分范围内变化,即m= 3-6。另一方面,含有羰基单元的ylide环的尺寸被限制为五元环。如通过在键裂解位置带有甲基的非对映异构体对的反应所证明的,发现环还原是立体特异性的。从苏式异构体7中,仅形成(E)-烯基氧乙酸酯15(77-84%),而从赤型异构体8中,形成(Z)-异构体16形成了(80-88%)。在使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和高度相关的二次构型相互作用QCISD方法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重氮丙酮取代的环醚经双环氧鎓烷基化物裂解为链烯基氧乙烯酮的机理,揭示了协同的[3
    DOI:
    10.1021/jo0301806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酰乙酸乙酯 、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在 sodium hydride 、 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49%的产率得到ethyl 3-oxo-4-(tetrahydrofur-2-yl)but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3 + 2]双环[ m .3.0]烷基烷烃-3-on-2-基-1-氧鎓鎓盐的环还原成烯基氧乙烯酮。立体定向方面
    摘要:
    铑(II)催化的带有环醚部分的重氮酮1的分子内反应瞬时形成双环[ m .3.0] octan-3-one-1-oxonium-2-ylides(2),其经历了σ和立体定向性[3 + 2 ]环还原反应,形成烯基氧乙烯酮3。乙烯酮被甲醇有效地捕集,形成相应的酯4。机理研究表明,醚环的大小至少可在THF至THP,氧杂环丁烷和氧杂环丁烷部分范围内变化,即m= 3-6。另一方面,含有羰基单元的ylide环的尺寸被限制为五元环。如通过在键裂解位置带有甲基的非对映异构体对的反应所证明的,发现环还原是立体特异性的。从苏式异构体7中,仅形成(E)-烯基氧乙酸酯15(77-84%),而从赤型异构体8中,形成(Z)-异构体16形成了(80-88%)。在使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和高度相关的二次构型相互作用QCISD方法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重氮丙酮取代的环醚经双环氧鎓烷基化物裂解为链烯基氧乙烯酮的机理,揭示了协同的[3
    DOI:
    10.1021/jo03018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utant IDH1 inhibitors useful for treating cancer
    申请人: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
    公开号:US10703746B2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Compounds of Formula I and Formula II and the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s thereof are disclosed The variables A, B, Y, Z, X1, X2, R1-4 and R13-18 are disclosed herein. The compounds are useful for treating cancer disorders, especially those involving mutant IDH1 enzyme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compounds of Formula I or Formula II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comprising administering compounds of Formula I and Formula II are also disclosed.
    公开了式 I 和式 II 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文公开了变量 A、B、Y、Z、X1、X2、R1-4 和 R13-18。这些化合物可用于治疗癌症疾病,特别是涉及突变 IDH1 酶的疾病。还公开了含有式 I 或式 II 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包括施用式 I 和式 II 化合物的治疗方法。
  • [3 + 2] Cycloreversion of Bicyclo[<i>m</i>.3.0]alkan-3-on-2-yl-1-oxonium Ylides to Alkenyloxyketenes. Stereospecific Aspect
    作者:Akira Oku、Yuichi Sawada、Marc Schroeder、Ichiro Higashikubo、Tomohiro Yoshida、Shigeji Ohki
    DOI:10.1021/jo0301806
    日期:2004.2.1
    Rhodium(II)-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reaction of diazoketones 1 bearing a cyclic ethereal moiety transiently formed bicyclo[m.3.0]octan-3-one-1-oxonium-2-ylides (2), which underwent sigmatropic and stereospecific [3 + 2] cycloreversion reaction to form alkenyloxyketenes 3. The ketenes were efficiently trapped by methanol to form the corresponding esters 4. Mechanistic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size
    铑(II)催化的带有环醚部分的重氮酮1的分子内反应瞬时形成双环[ m .3.0] octan-3-one-1-oxonium-2-ylides(2),其经历了σ和立体定向性[3 + 2 ]环还原反应,形成烯基氧乙烯酮3。乙烯酮被甲醇有效地捕集,形成相应的酯4。机理研究表明,醚环的大小至少可在THF至THP,氧杂环丁烷和氧杂环丁烷部分范围内变化,即m= 3-6。另一方面,含有羰基单元的ylide环的尺寸被限制为五元环。如通过在键裂解位置带有甲基的非对映异构体对的反应所证明的,发现环还原是立体特异性的。从苏式异构体7中,仅形成(E)-烯基氧乙酸酯15(77-84%),而从赤型异构体8中,形成(Z)-异构体16形成了(80-88%)。在使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和高度相关的二次构型相互作用QCISD方法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重氮丙酮取代的环醚经双环氧鎓烷基化物裂解为链烯基氧乙烯酮的机理,揭示了协同的[3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马来酰基乙酸 顺-3-己烯-1-丙酮酸 青霉酸 钠氟草酰乙酸二乙酯 醚化物 酮霉素 辛酸,2,4-二羰基-,乙基酯 草酸乙酯钠盐 草酰乙酸二乙酯钠盐 草酰乙酸二乙酯 草酰乙酸 草酰丙酸二乙酯 苯乙酰丙二酸二乙酯 苯丁酸,b-羰基-,2-丙烯基酯 聚氧化乙烯 羟基-(3-羟基-2,3-二氧代丙基)-氧代鏻 磷酸二氢2-{(E)-2-[4-(二乙胺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1,3,3-三甲基-3H-吲哚正离子 碘化镝 硬脂酰乙酸乙酯 甲氧基乙酸乙酯 甲氧基乙酰乙酸酯 甲基氧代琥珀酸二甲盐 甲基4-环己基-3-氧代丁酸酯 甲基4-氯-3-氧代戊酸酯 甲基4-氧代癸酸酯 甲基4-氧代月桂酸酯 甲基4-(甲氧基-甲基磷酰)-2,2,4-三甲基-3-氧代戊酸酯 甲基3-羰基-2-丙酰戊酸酯 甲基3-氧代十五烷酸酯 甲基2-氟-3-氧戊酯 甲基2-氟-3-氧代己酸酯 甲基2-氟-3-氧代丁酸酯 甲基2-乙酰基环丙烷羧酸酯 甲基2-乙酰基-4-甲基-4-戊烯酸酯 甲基2-乙酰基-2-丙-2-烯基戊-4-烯酸酯 甲基2,5-二氟-3-氧代戊酸酯 甲基2,4-二氟-3-氧代戊酸酯 甲基2,4-二氟-3-氧代丁酸酯 甲基1-异丁酰基环戊烷羧酸酯 甲基1-乙酰基环戊烷羧酸酯 甲基1-乙酰基环丙烷羧酸酯 甲基(2Z,4E,6E)-2-乙酰基-7-(二甲基氨基)-2,4,6-庚三烯酸酯 甲基(2S)-2-甲基-4-氧代戊酸酯 甲基(1R,2R)-2-乙酰基环丙烷羧酸酯 瑞舒伐他汀杂质 瑞舒伐他汀杂质 环氧乙烷基甲基乙酰乙酸酯 环戊戊烯酸,Β-氧代,乙酯 环戊基(氧代)乙酸乙酯 环戊[b]吡咯-6-腈,八氢-2-氧-,[3aS-(3aalpha,6alpha,6aalpha)]-(9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