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walterolactone B | 1362691-5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walterolactone B
英文别名
(S)-5,6-dihydro-5-hydroxy-4-methyl-2H-pyran-2-one;(3S)-3-hydroxy-4-methyl-2,3-dihydropyran-6-one
walterolactone B化学式
CAS
1362691-54-0
化学式
C6H8O3
mdl
——
分子量
128.128
InChiKey
DQNKZKKRGMNVBT-RXMQYKE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46.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New Cytotoxic δ-Valerolactones from Cornus walteri
    摘要:
    DOI:
    10.5012/bkcs.2011.32.7.2443
  • 作为产物:
    描述:
    (3-甲基-2-呋喃基)甲醇葡萄糖 、 Codexis alcohol dehydrogenase P2-D12 、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 glucose oxidase 、 chloroperoxidase 作用下, 以 叔丁醇 为溶剂, 反应 15.0h, 生成 walterolactone B
    参考文献:
    名称:
    对映体生物催化氧化还原异构化。
    摘要:
    醇脱氢酶可以作为强大的催化剂,通过容易获得的 Achmatowicz 型吡喃酮的对映体动态氧化还原异构化来制备光学纯的 γ-羟基-δ-内酯。这种化学启发和纯生物催化的解释模仿传统的金属介导的“借氢”方法,在分子结构和相互转换的官能团之间重组氢化物,有效地扩展了酶工具箱,并为多酶级联和定制细胞工厂的组装提供了新的机会。
    DOI:
    10.1002/anie.2018049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convergent Biocatalytic Redox Isomerization
    作者:Yu-Chang Liu、Christian Merten、Jan Deska
    DOI:10.1002/anie.201804911
    日期:2018.9.10
    Alcohol dehydrogenases can act as powerful catalysts in the preparation of optically pure γ-hydroxy-δ-lactones by means of an enantioconvergent dynamic redox isomerization of readily available Achmatowicz-type pyranones. Imitating the traditionally metal-mediated "borrowing hydrogen" approach to shuffle hydrides across molecular architectures and interconvert functional groups, this chemoinspired and
    醇脱氢酶可以作为强大的催化剂,通过容易获得的 Achmatowicz 型吡喃酮的对映体动态氧化还原异构化来制备光学纯的 γ-羟基-δ-内酯。这种化学启发和纯生物催化的解释模仿传统的金属介导的“借氢”方法,在分子结构和相互转换的官能团之间重组氢化物,有效地扩展了酶工具箱,并为多酶级联和定制细胞工厂的组装提供了新的机会。
  • New Cytotoxic δ-Valerolactones from Cornus walteri
    作者:Ki-Hyun Kim、Young-June Shin、Sang-Un Choi、Kang-Ro Lee
    DOI:10.5012/bkcs.2011.32.7.2443
    日期:2011.7.2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