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1H-pyrazol-1-yl)methyl)-1-phenyl-1H-1,2,3-triazole | 1357583-3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1H-pyrazol-1-yl)methyl)-1-phenyl-1H-1,2,3-triazole
英文别名
PyS;1-Phenyl-4-(pyrazol-1-ylmethyl)triazole;1-phenyl-4-(pyrazol-1-ylmethyl)triazole
4-((1H-pyrazol-1-yl)methyl)-1-phenyl-1H-1,2,3-triazole化学式
CAS
1357583-37-9
化学式
C12H11N5
mdl
——
分子量
225.253
InChiKey
QPQXLSWJSWGNL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4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dichloro(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iridium(III)] 、 4-((1H-pyrazol-1-yl)methyl)-1-phenyl-1H-1,2,3-triazole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Ir(4-((1H-pyrazol-1-yl)methyl)-1-phenyl-1H-1,2,3-triazole)(1,2,3,4,5-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Cl](tetrakis[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b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Ir(III)吡唑基-1,2,3-三唑基配合物催化三联吲哚合成的串联式C–N / C–C键形成
    摘要:
    通过Cu(I)催化的1-炔丙基吡唑与4-取代的苯基之间的惠斯根环加成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的吡唑基-1,2,3-三唑基N - N'双齿供体配体(2a - c,3a - d)叠氮化物。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遵循趋势PhCH 2 < p -CH 3 Ph 1000 h –1。然而,铱(III)配合物5 - 8被发现是用于串联C-N和C-C键形成的唯一的活性催化剂,因为铑(I)配合物是不为C-C键形成的活性催化剂步。发现导致吲哚形成的C–N键的形成是通过与2-(羟基烷基-1-炔基)苯胺底物的两个反应途径进行的:(a)加氢胺化和(b)加氢烷氧基化-路易斯酸介导的异构化。途径(b)可能是从2-(羟基烷-1-炔基)苯胺底物17S,18S和20S开始形成吲哚的主要途径。
    DOI:
    10.1021/om300792b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Ir(III)吡唑基-1,2,3-三唑基配合物催化三联吲哚合成的串联式C–N / C–C键形成
    摘要:
    通过Cu(I)催化的1-炔丙基吡唑与4-取代的苯基之间的惠斯根环加成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的吡唑基-1,2,3-三唑基N - N'双齿供体配体(2a - c,3a - d)叠氮化物。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遵循趋势PhCH 2 < p -CH 3 Ph 1000 h –1。然而,铱(III)配合物5 - 8被发现是用于串联C-N和C-C键形成的唯一的活性催化剂,因为铑(I)配合物是不为C-C键形成的活性催化剂步。发现导致吲哚形成的C–N键的形成是通过与2-(羟基烷基-1-炔基)苯胺底物的两个反应途径进行的:(a)加氢胺化和(b)加氢烷氧基化-路易斯酸介导的异构化。途径(b)可能是从2-(羟基烷-1-炔基)苯胺底物17S,18S和20S开始形成吲哚的主要途径。
    DOI:
    10.1021/om300792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Rhodium(I) and Iridium(I) Complexes Containing Mixed Pyrazolyl–1,2,3-Triazolyl Ligands As Catalysts for Hydroamination
    作者:Carol Hua、Khuong Q. Vuong、Mohan Bhadbhade、Barbara A. Messerle
    DOI:10.1021/om201171b
    日期:2012.3.12
    pyrazolyl–triazolyl donor ligands, 4-((1H-pyrazol-1-yl)methyl)-1-benzyl-1H-1,2,3-triazole, PyT (1a), and 4-((1H-pyrazol-1-yl)methyl)-1-phenyl-1H-1,2,3-triazole, PyS (1b), were synthesized using the copper(I)-catalyzed “click” reaction between 1-propargylpyrazole and benzyl azide or phenyl azide, respectively. Cationic rhodium(I) and iridium(I) complexes containing the new N–N′ ligands of the general
    两个新的双齿吡唑基-三唑基供体配体,4-(((1 H-吡唑-1-基)甲基)-1-苄基-1 H -1,2,3-三唑,PyT(1a)和4-(( 1 H-吡唑-1-基)甲基)-1-苯基-1 H -1,2,3-三唑,PyS(1b),是通过(I)催化的1-炔丙基吡唑之间的“点击”反应合成的分别是苄基叠氮化物叠氮化苯。含有通式[M(N-N')(COD)] X(M = Rh或Ir,N–N'= PyT或PyS,且X = BPh 4 –或BAr F 4 –(四[3,5-双(三甲基)苯基]硼酸酯)2a – c对于Rh和3a – c对于Ir)和[M(N–N')(CO)2 ] X(M = Rh或Ir,N–N'= PyT或PyS,X = BPh 4 –或BAr F 4 – Rh的4a – d和5a – d已成功制备并充分表征。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中8种配合物的固态结构,结果表明三唑基部分通过N3'原子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