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ruloylagmat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ruloylagmatine
英文别名
(Z)-4-hydroxy-3-methoxycinnamoylagmatine;(Z)-N-[4-(diaminomethylideneamino)butyl]-3-(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2-enamide
feruloylagmat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5H22N4O3
mdl
——
分子量
306.365
InChiKey
UBMDAKWARMURDL-ALCCZGG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123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feruloylagmatine乙腈 为溶剂, 生成 feruloylagmat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大麦酚酰胺的仿生酶促氧化偶联:羟基肉桂酰胍丁胺
    摘要:
    大麦 ( Hordeum vulgare ) 和相关大麦属物种中羟基肉桂酰胍丁胺的氧化偶联是植物防御机制的一部分。已报道了羟基肉桂酰胍丁胺二聚体的三种连接类型,但对其形成背后的氧化偶联反应的了解有限。在这项研究中,单体香豆酰胍丁胺、阿魏酰胍丁胺和芥子酰胍丁胺分别与辣根过氧化物酶一起孵育。它们的偶联反应性与测量的峰值电位顺序一致:芥子苷 (245 mV) > 阿魏酰苷 (341 mV) > 香豆酰苷 (506 mV)。通过 NMR 和 MS对 14 种体外偶联产物的结构解析表明,三种主要的连接类型与天然存在的连接类型相同大麦种,即4 - O -7'/3-8'、2-7'/8-8'和8-8'/9- N -7'。此外,我们确定了之前未报道的羟基肉桂酰胍丁胺二聚体的两种连锁类型,即 8-8' 和 4- O -8'。我们得出结论,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氧化偶联可用于从大麦仿生形成天然抗真菌羟基肉桂酰胍丁胺二聚体。
    DOI:
    10.1021/acs.jafc.2c0745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omimetic Enzymat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Barley Phenolamides: Hydroxycinnamoylagmatines
    作者:Annemiek van Zadelhoff、Lieke Meijvogel、Anna-Marie Seelen、Wouter J.C. de Bruijn、Jean-Paul Vincken
    DOI:10.1021/acs.jafc.2c07457
    日期:2022.12.28
    Oxidative coupling of hydroxycinnamoylagmatines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and related Hordeum species is part of the plant defense mechanism. Three linkage types have been reported for hydroxycinnamoylagmatine dimers, but knowledge on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s underlying their formation is limited. In this study, the monomers coumaroylagmatine, feruloylagmatine, and sinapoylagmatine were each
    大麦 ( Hordeum vulgare ) 和相关大麦属物种中羟基肉桂酰胍丁胺的氧化偶联是植物防御机制的一部分。已报道了羟基肉桂酰胍丁胺二聚体的三种连接类型,但对其形成背后的氧化偶联反应的了解有限。在这项研究中,单体香豆酰胍丁胺、阿魏酰胍丁胺和芥子酰胍丁胺分别与辣根过氧化物酶一起孵育。它们的偶联反应性与测量的峰值电位顺序一致:芥子苷 (245 mV) > 阿魏酰苷 (341 mV) > 香豆酰苷 (506 mV)。通过 NMR 和 MS对 14 种体外偶联产物的结构解析表明,三种主要的连接类型与天然存在的连接类型相同大麦种,即4 - O -7'/3-8'、2-7'/8-8'和8-8'/9- N -7'。此外,我们确定了之前未报道的羟基肉桂酰胍丁胺二聚体的两种连锁类型,即 8-8' 和 4- O -8'。我们得出结论,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氧化偶联可用于从大麦仿生形成天然抗真菌羟基肉桂酰胍丁胺二聚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