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chlorophenyl)-N-cyclohexylimidazo[1,2-a]pyrazin-3-amine | 842110-1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chlorophenyl)-N-cyclohexylimidazo[1,2-a]pyrazin-3-amine
英文别名
——
2-(4-chlorophenyl)-N-cyclohexylimidazo[1,2-a]pyrazin-3-amine化学式
CAS
842110-11-6
化学式
C18H19ClN4
mdl
——
分子量
326.829
InChiKey
NNLPOKKRSXCKL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1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42.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溴苯2-(4-chlorophenyl)-N-cyclohexylimidazo[1,2-a]pyrazin-3-amine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potassium carbonate三苯基膦三甲基乙酸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4%的产率得到N-cyclohexyl-2-(4-chlorophenyl)-6-phenylimidazo[1,2-a]pyrazin-3-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C–H Bond Functionalization Under Metalation–Deprotonation Process: Regioselective Direct Arylation of 3-Aminoimidazo[1,2-a]pyrazine
    摘要:
    Concerted metalation deprotonation (CMD) approach with appropriate proton shuttle precursor, base, and solvent (PivOH-K2CO3-toluene) has rendered a regioselective Pd-catalyzed C6-arylation of 3-aminoimidazo[1,2-a]pyrazine, a therapeutically relevant scaffold accessible by multicomponent reaction. The arylation of this heteroarene suffers from competing C5 and C2'-arylation reactions, while the developed process has virtually eliminated these competing arylations. Density functional calculations for CMD C-H activation at C6, C5, C8, and C2' sites imply that the energy barrier with distortion energy penalty as major contributing component influences the regioselectivity.
    DOI:
    10.1021/jo301065s
  • 作为产物:
    描述:
    氨基吡嗪异氰环已烷4-氯苯甲醛氯化锆(IV) 作用下, 以 PEG-400 为溶剂, 反应 0.12h, 生成 2-(4-chlorophenyl)-N-cyclohexylimidazo[1,2-a]pyrazin-3-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N融合咪唑作为新型抗癌剂,可抑制拓扑异构酶IIα的催化活性并诱导G1 / S期细胞凋亡
    摘要:
    根据已知的拓扑异构酶II催化抑制剂的结构和初步的分子对接研究,预计双环N-稠合的氨基咪唑是潜在的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它们是通过多组分反应合成的,并在体外测定中的分离,弛豫,裂解复合物和DNA嵌入方面针对人拓扑异构酶IIα(hTopoIIα)进行了评估。在八个不同双环支架的31种化合物中,发现具有合适取代基的咪唑并吡啶,咪唑并吡嗪和咪唑并吡嗪显示出对hTopoIIα催化活性的有效抑制,而未显示DNA嵌入。分子对接研究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分析,ATPase动力学和ATP依赖的质粒松弛试验揭示了通过阻断ATP结合位点来合理地抑制标题化合物的催化方式。N-融合的氨基咪唑类化合物在肾和乳腺癌细胞系中显示出有效的抗癌活性,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低,与依托泊苷和5-氟尿嘧啶相比在肾癌细胞系中具有相对较高的效能,并且在细胞迁移中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发现这些化合物在G1 / S期发挥凋亡作用。
    DOI:
    10.1021/jm200235u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