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deutero-2-pyrone | 20357-6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deutero-2-pyrone
英文别名
3-Deuterio-pyran-2-on;3-Deuteriopyran-2-one
3-deutero-2-pyrone化学式
CAS
20357-69-1
化学式
C5H4O2
mdl
——
分子量
97.0776
InChiKey
ZPSJGADGUYYRKE-WFVSFCRT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deutero-2-pyrone((trimethylsilyl)methylidyne)phosphine甲苯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
    参考文献:
    名称:
    2-(三甲基甲硅烷基)-λ3-磷酸:合成,配位化学和反应性
    摘要:
    2-吡喃酮和Me之间的[4 + 2]环加成反应3的Si-C≡P得到相应的2-(三甲基硅烷基)-λ 3 -phosphinine以良好的收率作为一个相当空气和湿气稳定的,无色油状物。借助氘标记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周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甲硅烷基膦作为配体用于制备Cu(I)和第一个在晶体学上表征的膦-Ag(I)配合物。所述标题化合物还用作通过HCl的原去甲硅烷基化来替代制备母体膦的C 5 H 5 P的起始原料。C 5 H 5 P与CuBr⋅S(CH 3)2反应得到无限量的Cu(I)Br配位聚合物。DFT计算揭示了-Si(CH 3)3基团对芳族磷杂环的电子性质的影响。
    DOI:
    10.1002/chem.201704539
  • 作为产物:
    描述:
    3-溴-2H-吡喃-2-酮乙酸-D3 作用下, 反应 48.0h, 以34%的产率得到3-deutero-2-pyrone
    参考文献:
    名称:
    2-(三甲基甲硅烷基)-λ3-磷酸:合成,配位化学和反应性
    摘要:
    2-吡喃酮和Me之间的[4 + 2]环加成反应3的Si-C≡P得到相应的2-(三甲基硅烷基)-λ 3 -phosphinine以良好的收率作为一个相当空气和湿气稳定的,无色油状物。借助氘标记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周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甲硅烷基膦作为配体用于制备Cu(I)和第一个在晶体学上表征的膦-Ag(I)配合物。所述标题化合物还用作通过HCl的原去甲硅烷基化来替代制备母体膦的C 5 H 5 P的起始原料。C 5 H 5 P与CuBr⋅S(CH 3)2反应得到无限量的Cu(I)Br配位聚合物。DFT计算揭示了-Si(CH 3)3基团对芳族磷杂环的电子性质的影响。
    DOI:
    10.1002/chem.20170453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2-(Trimethylsilyl)-λ<sup>3</sup> -Phosphinine: Synthesis, Coordination Chemistry, and Reactivity
    作者:Marija H. Habicht、Friedrich Wossidlo、Tobias Bens、Evgeny A. Pidko、Christian Müller
    DOI:10.1002/chem.201704539
    日期:2018.1.19
    corresponding 2‐(trimethylsilyl)‐λ3‐phosphinine in good yields as a rather air and moisture stable, colorless oil. Insight into the regioselectivity of the pericyclic reaction was obtained with the help of deuterium‐labeling experiments. The silyl‐phosphinine acts as a ligan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Cu(I) and the first crystallographically characterized phosphinine‐Ag(I) complex. The title compound was further
    2-吡喃酮和Me之间的[4 + 2]环加成反应3的Si-C≡P得到相应的2-(三甲基硅烷基)-λ 3 -phosphinine以良好的收率作为一个相当空气和湿气稳定的,无色油状物。借助氘标记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周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甲硅烷基膦作为配体用于制备Cu(I)和第一个在晶体学上表征的膦-Ag(I)配合物。所述标题化合物还用作通过HCl的原去甲硅烷基化来替代制备母体膦的C 5 H 5 P的起始原料。C 5 H 5 P与CuBr⋅S(CH 3)2反应得到无限量的Cu(I)Br配位聚合物。DFT计算揭示了-Si(CH 3)3基团对芳族磷杂环的电子性质的影响。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