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6-bis((E)-4-piperidin-1-ylstyryl)pyrimidine | 1396423-4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6-bis((E)-4-piperidin-1-ylstyryl)pyrimidine
英文别名
4,6-bis[(E)-2-(4-piperidin-1-ylphenyl)ethenyl]pyrimidine
4,6-bis((E)-4-piperidin-1-ylstyryl)pyrimidine化学式
CAS
1396423-41-8
化学式
C30H34N4
mdl
——
分子量
450.627
InChiKey
RHDLWPYBQRTXAH-FNCQTZN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7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32.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溴苯基)哌啶4,6-bis((E)-4-piperidin-1-ylstyryl)pyrimidine 在 [ruthenium(II)(η6-1-methyl-4-isopropyl-benzene)(chloride)(μ-chloride)]2potassium acetate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61%的产率得到4,6-bis(2,2-bis(4-(piperidin-1-yl)phenyl)vinyl)py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钌(II)催化的烯基1,n-二嗪(n = 2、3和4)的CH(杂)芳基化:范围,机理和在串联加氢中的应用
    摘要: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钌(II)催化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系列合成吸引性的二嗪作为导向基团实现烯基CH键的(杂)芳基化。尽管在远离C–H键活化位点的位置存在额外的氮孤对可能最终使催化剂中毒,但反应时间短(3 h),因此适合于选择性的双C–H键芳基化。在某些情况下,观察到E:Z异构体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在第一步剩下的钌催化剂存在下以串联方式进一步氢化,代表了更困难的C(sp 3)-H键官能化的另一种方法。根据机理研究,意外的E:Z产物的形成似乎是通过在还原消除步骤后进行的热C═C键异构化而发生的。
    DOI:
    10.1021/acs.joc.7b03024
  • 作为产物:
    描述:
    4,6-二甲基嘧啶4-哌啶-1-基-苯甲醛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63%的产率得到4,6-bis((E)-4-piperidin-1-ylstyryl)py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钌(II)催化的烯基1,n-二嗪(n = 2、3和4)的CH(杂)芳基化:范围,机理和在串联加氢中的应用
    摘要: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钌(II)催化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系列合成吸引性的二嗪作为导向基团实现烯基CH键的(杂)芳基化。尽管在远离C–H键活化位点的位置存在额外的氮孤对可能最终使催化剂中毒,但反应时间短(3 h),因此适合于选择性的双C–H键芳基化。在某些情况下,观察到E:Z异构体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在第一步剩下的钌催化剂存在下以串联方式进一步氢化,代表了更困难的C(sp 3)-H键官能化的另一种方法。根据机理研究,意外的E:Z产物的形成似乎是通过在还原消除步骤后进行的热C═C键异构化而发生的。
    DOI:
    10.1021/acs.joc.7b0302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uthenium(II)-Catalyzed C–H (Hetero)Arylation of Alkenylic 1,<i>n</i>-Diazines (<i>n</i> = 2, 3, and 4): Scop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in Tandem Hydrogenations
    作者:Rafael Gramage-Doria、Sylvain Achelle、Christian Bruneau、Françoise Robin-le Guen、Vincent Dorcet、Thierry Roisnel
    DOI:10.1021/acs.joc.7b03024
    日期:2018.2.2
    C–H bond arylation. Mixtures of E:Z isomeric products were observed in some cases, which were further hydrogenated in a tandem manner in the presence of the remaining ruthenium catalyst from the first step, representing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more difficult C(sp3)–H bond functionalization. According to mechanistic studies, the unexpected E:Z product formation seems to occur by thermal CC bond isomerization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钌(II)催化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系列合成吸引性的二嗪作为导向基团实现烯基CH键的(杂)芳基化。尽管在远离C–H键活化位点的位置存在额外的氮孤对可能最终使催化剂中毒,但反应时间短(3 h),因此适合于选择性的双C–H键芳基化。在某些情况下,观察到E:Z异构体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在第一步剩下的钌催化剂存在下以串联方式进一步氢化,代表了更困难的C(sp 3)-H键官能化的另一种方法。根据机理研究,意外的E:Z产物的形成似乎是通过在还原消除步骤后进行的热C═C键异构化而发生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