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9-[(E)-3-甲基-4-[3,4,5-三羟基-5-[[3-(3-羟基丁烷-2-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四氢吡喃-2-基]丁-2-烯酰基]氧基壬酸 | 40980-51-6

中文名称
9-[(E)-3-甲基-4-[3,4,5-三羟基-5-[[3-(3-羟基丁烷-2-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四氢吡喃-2-基]丁-2-烯酰基]氧基壬酸
中文别名
莫匹罗星杂质
英文名称
pseudomonic acid B
英文别名
9-[(E)-3-methyl-4-[(2S,3R,4S,5R)-3,4,5-trihydroxy-5-[[(2S,3S)-3-[(2S,3S)-3-hydroxybutan-2-yl]oxiran-2-yl]methyl]oxan-2-yl]but-2-enoyl]oxynonanoic acid
9-[(E)-3-甲基-4-[3,4,5-三羟基-5-[[3-(3-羟基丁烷-2-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四氢吡喃-2-基]丁-2-烯酰基]氧基壬酸化学式
CAS
40980-51-6
化学式
C26H44O10
mdl
——
分子量
516.629
InChiKey
JGKQAKOVZJHZTF-LHSFDMIQ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89.4±55.0 °C(Predicted)
  • 密度:
    1.23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36
  • 可旋转键数:
    17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5
  • 拓扑面积:
    166
  • 氢给体数:
    5
  • 氢受体数:
    10

SDS

SDS:c63474d3e87256bb06c59ef6af00a999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9-[(E)-3-甲基-4-[3,4,5-三羟基-5-[[3-(3-羟基丁烷-2-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四氢吡喃-2-基]丁-2-烯酰基]氧基壬酸 在 ACP MacpE 、 MupC enoate reductase 、 MupF ketoreductase 、 MupO P450 、 MupP dehydratase 、 MupU CoA ligase 、 MupV thioesterase 作用下, 生成 莫匹罗星
    参考文献:
    名称:
    选定的突变揭示了莫匹罗星和 Thiomarinol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新中间体
    摘要:
    Thiomarinol 和莫匹罗星组装在相似的聚酮化合物/脂肪酸骨架上,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表现出有效的抗生素活性。它们都含有对生物活性至关重要的四取代四氢吡喃 (THP) 环。莫匹罗星是假单胞菌酸 (PA) 的混合物。从 ΔmupP 菌株中分离出含有 7-羟基-6-酮基取代的 THP 的新型化合物莫匹罗星 P,化学互补实验证实 PA-B 转化为主要产物 PA-A 的第一步是C6 位氧化。此外,在基因缺失(tmlF)。这些代谢物与 thiomarinol 中的 THP 环形成和加工一致,其顺序与莫匹罗星生物合成中发现的顺序相似,尽管缺少一些等效基因。还通过突变合成合成了新型莫匹罗星-thiomarinol 杂化物。
    DOI:
    10.1002/anie.20161159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structure and configuration of pseudomonic acid C
    作者:J.Peter Clayton、Peter J. O'Hanlon、Norman H. Rogers
    DOI:10.1016/s0040-4039(00)71533-4
    日期:1980.1
    A new antibiotic, pseudomonic acid C (2a), has been isolated from fermentations of the strain of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which produces the known and structurally similar antibiotics pseudomonic acids A (1a) and B (1c).
    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的发酵物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抗生素假单胞酸C(2a),该菌株产生了已知且结构相似的抗生素假单胞酸A(1a)和B(1c)。
查看更多